(记者:张楠):中国国家林业局日前公布了中国首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这一保护规划的实施为切实加强中国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落实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请看国际在线记者张楠采写的相关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介绍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具有重要义: 张建龙说:“这个《纲要》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阐明了未来十年中国林地保护与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中国未来十年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成为中国林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纲要》确定了中国林地保护利用遵循的原则:一是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对生态极为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林地,以及高效生产木材、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林地进行了重点的保护。二是按照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三是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四是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机制和政策,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对于今后十年中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规划纲要中也有明确规定。张建龙副局长介绍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提高到32.5%以上。全国森林保有量达到22300万公顷以上,比2005年增加4200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除此之外,中国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还包括提高全国林地生产率;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增加森林蓄积量,十年后力争达到158亿立方米。同时,要严格控制征占林地面积。 今后中国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将是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张建龙副局长介绍说:“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以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 为更好落实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国林业主管部门还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完善规划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国家投入,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 中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志,推动中国林业和林地保护利用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