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9-8 08:25|查看: 199|评论: 0|来自: 重庆晚报

古稀夫妇无私帮助15年前偶遇重病男子

古稀夫妇无私帮助15年前偶遇重病男子

老人和义子

15年前,他们在江苏常州邂逅了一个小老乡,并认他为义子。后来,他们一直想找到义子,但他已联系不上。

他到底怎么了?怎样才能找到他?年已古稀的他们,想到了“人肉搜索”……


拯救
为义子办捐款晚会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8月底一个晚上,南岸区南坪东路福利社附近一KTV,传来优美感人的歌声。

这里,一场名为“心灵之窗,向王郑献爱心”的捐款活动正火热举行。30多名爱心群友齐聚一起,纷纷慷慨解囊,100、200、500元,不到10分钟,7200元爱心捐款送到一对老人面前。

这对老人男的叫谭继鲁,71岁;女的叫朱奇英,70岁,他们是夫妻。两位老人饱含热泪,手握话筒,不停向群友鞠躬致谢。

“感谢网络、感谢网友。”谭大爷说,他们是通过网络“人肉搜索”,找到失去音信15年的义子;如今,又是网络将爱心网友聚在一起,为义子筹到医药费。

谭大爷的义子叫王郑,39岁,现在四川仁寿县老家养病。

千里之外,谭大爷夫妇为何要为王郑举办捐助晚会?这个王郑又是如何成为两位老人义子的呢?


邂逅
他乡遇到热心老乡

1995年4月初,谭继鲁与朱奇英在江苏常州出差。5日上午,在场。州市西门车站,夫妻俩正聊天。

“您们是四川人?”突然,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打断夫妻谈话。这个年轻人身着西装,惊喜地看着他们。

“是啊,我们来自重庆。”

“是老乡,我老家在仁寿县。”年轻人自称姓王,24岁,在场。州柴油机厂上班。听说他们第一次来常州,他主动当起导游;晚上,这个年轻人又来到他们住处,陪着聊天;第二天清晨7点,年轻人又买来鸡蛋、柑橘和一盒常州特产芝麻糕送给他们,还送到车站给买了车票。

“热情、踏实、真诚。”谭继鲁夫妇开始喜欢上这个小老乡,并有意认他为义子。小伙子欣然同意,临别时还合影留念。年轻人留下自己的家庭地址,署名叫王建忠;朱婆婆也留下家庭地址,并欢迎义子到重庆作客。


寻找
通过网络人肉搜索

回到重庆,朱奇英及时洗了照片,寄给在场。州柴油机厂的王建忠。然而,几个月过去,都没有回音。“他是不是遭遇不测了啊?”夫妇俩开始了牵挂,非常想得到义子回音。

此后,朱婆婆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她心里都念叨:建忠啊,我们又搬家了,这一搬你难得联系上我们了。后来,那张记着王建忠地址的纸条,在搬家中也不见了。

“网上不是可以人肉搜索吗?”想到这里,谭大爷给女儿谭静派了任务,让她在网上寻找义子。

2007年,谭静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了一篇日志《寻找我爸妈的干儿子王建忠》,很快引起网友注意。但资料里只知道王建忠是仁寿县人,无更多信息可供查询。

谭静又搜索加入场。州的很多群,讲述父母在场。州收义子的故事。一个群友被感动,还去了一趟常州柴油机厂打听王建忠这个人,但无果。

他是不是回家了呢?谭静又加了仁寿县好几个群。群友刘杰是仁寿县一位民警,看到谭静的寻人启事后,主动帮忙查找叫王建忠的人。后来,刘杰在县城找到一个叫王建忠的,但他没去过常州。不过,这人的弟弟以前在场。州打过工。

就在这时,朱婆婆也意外找到那张写有王建忠地址的纸条。老人迫不及待去信,并留下自己的电话。

8天后,朱婆婆接到一个来自仁寿县的电话,对方自称就是王建忠,他们要找的人就是他弟弟王郑。原来,当年为联系方便,家人与外界联系都留下他的名字和地址。王建忠告诉朱婆婆,现在弟弟生病了,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他到底怎么了?


相见
无私帮助重病义子

“我们去看他!”7月25日,朱婆婆夫妇与女儿一行来到仁寿县方家镇古午村5组。

在一间低矮的瓦房前,王郑骨瘦如柴,吃力地扶着椅子。

“还记得吗?1995年,常州?”朱婆婆双手扶着王郑的脸,泪水流了出来。王郑嘴唇微微动了一下,眼角挤出一行泪。

“他也想你们。”父亲王子云递过一封信,那是王郑写给朱婆婆他们的,但一直没寄出去。

原来,就在朱婆婆夫妇离开场。州不久,王郑就出现头昏眼花、记忆衰退、说话无力症状,便辞职回家。后来,王郑全身肌肉出现萎缩,说话走路都不行了。

这时,父亲王子云想起家里连续出现的怪病:1982年,妻子因同样的症状不堪忍受喝农药死亡;1996年,老五也因这种病去世;2001年,老大也因此死亡。不想,老四王郑也得了同样的病,他的妻子也因此带着女儿离开他。

王郑回家后给干爹干妈写了一封信,但没有寄出。他说,这信不能寄,当年给两位老人当义子,是因为缘分,不是为钱财;现在,自己这样了,更不能让二老担心。

“干爹干妈不会放弃你!”见此,朱婆婆夫妇拿出准备的棉被和食品,还有1500元现金送给王郑。他们还给他买了励志书籍和手音机,鼓励他坚强面对疾病。

回到重庆,朱婆婆一家,又忙着给他打听医院、通过网络筹集医疗费用……

王郑的三哥王建忠说,朱婆婆夫妇与弟弟只有一面之缘,却视若亲生儿子一样关怀帮助,让他们深受感动。

⊙ 记者:彭瑜 摄影报道

乡村医生竞选村官失利遭报复 执业许可证被扣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7:29,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