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财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10-13 10:29|查看: 241|评论: 0|来自: ◇财经

穗港商号同名不同宗 广州许留山改姓邓

穗港商号“同名不同宗”现象大量存在 市民蒙查查

随着广州市内多家“许留山”日前陆续更名为“邓留山”,穗港商号同名的情况再度引起各界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在广州经营多年的标注老字号的企业,原来和香港同行“不是一个老板”。

现象:

大量存在穗港同名商号

(记者:林晓丽、刘俊)随着广州市内多家“许留山”日前陆续更名为“邓留山”,穗港商号同名的情况再度引起各界关注。

在广州经营了6年的“许留山”,近日有部分分店却更名为“邓留山”,很多市民大呼“被山寨”,到底此前市民帮衬多年的广州“许留山”是否正宗呢?

不愿公开姓名的广州邓留山餐饮有限公司主管表示,广州“许留山”于2004年和香港“许留山”的老板许炳城签署了合作协议,广州范围内的“许留山”由其独家全权代理,有效期限至少八年。

但后来,许炳城将“许留山”转让给马来西亚人,而新东家不承认合约。“我们已经在海珠区法院立案了,按照协议,期限并未到,目前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所以工商部门要求我们暂时把招牌换下来。提起诉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继续沿用‘许留山’店名。”

但香港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代理律师胡朝晖昨日向记者表示,香港食品制造有限公司在内地注册了“许留山”商标,而且未曾正式授权广州开店。“下一步,我们还将请求工商部门督促广州方面彻底整改‘许留山’商标的使用,包括所有店铺商号的商标、餐具和餐牌上的商标等。”

记者调查还发现,除“许留山”外,“荣华西饼屋”、“东海堂”等在广州已经经营多年的企业,原来和香港的同行“不是一个老板”。

业内人士透露,广州的东海堂饼屋和香港的东海堂就不是一家公司。此外,大家熟悉的“蕉叶”等都是存在穗港同名企业。


新闻幕后
历史遗留与模仿
致“同名不同宗”

业内人士称,穗港同名企业的确大量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模仿是导致穗港同名企业大量存在的两大原因。

穗港两地多同名商号,是因为两地地缘相近,创始人在广州开店,其亲戚或后人移居香港后,也在香港开了同一商号的店铺,如莲香楼、宝生园等老字号,都是两地都有店,但有时并非“一家人”。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香港商业发展快,广州很多开店做生意的都喜欢学香港,不仅模式学,连商号都照搬了过来。觉得香港牌子响,容易打响市场,餐饮业、连锁业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香港贸发局的人士表示,碰到“同名”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有的香港企业选择走和解程序,有的则可能对簿公堂,但官司程序复杂,有很多香港企业因此而放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说,公司名称由于和注册商标之间可说是两码事,当中就容易产生法律漏洞。如果不理清,会导致消费者会误以为甲公司可能和乙公司是有关的,产生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彭澎说,如果因为我们起步晚,企业要经历模仿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要尽快缩短,企业关键还是要回到创造自己的品牌上来。

他说,企业要摆脱模仿最终做强,要看是否能达到有效借用。成功的例子是有的,中式餐饮引入了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标准化管理,从而让自己的管理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楼忠福家族匿身涪陵榨菜 广厦系重庆掠地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2:52, Processed in 0.421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