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11-17 22:06|查看: 250|评论: 0|来自: 北京晨报

专家解读NASA发现年轻黑洞:年龄实为5千万岁

超新星SN 1979C的位置

超新星SN 1979C的位置

专家分析称误差应大于31岁 此前盛传是“UFO”“外星人”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1点31分,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已经吊足人们胃口的“秘密”,他们发现的“异常物体”既不是全世界都在盛传的UFO,也不是外星人。事实是,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年仅31岁”的黑洞,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发现的“最年轻”黑洞。


“外星人”猜测

15日下午4时38分,新浪“微博”上的一条“即时新闻”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宇航局今天突然宣布,北京时间11月16日将公布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一时转帖和评论达数万条,各大论坛也纷纷热议。钱德拉望远镜的官方网站也因为访问量过大而无法访问。事实上,美国宇航局早在11月10日就在其官方网站上预告了将就最近发现的“异常物体”召开发布会,但由于语焉不详,引发广泛猜测。

国内网友们猜测有几种可能,“公布外星人秘密”,“向世界发布2012世界末日讯息”等。网友热议之时,有科普组织给网友泼了冷水,指出媒体将此事夸大,美国宇航局网站上预报的仅是“在我们邻近的宇宙空间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物体”。


“仅31岁”黑洞

据NASA公布的信息,天文学家发现,这个形成“只有31年”的黑洞是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 1979C的余烬,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大质量恒星是如何爆炸的,那些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是黑洞还是中子星,以及我们这个星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数量。

天文学家介绍说,从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望远镜、欧洲航天局的XMM-Newton望远镜和德国ROSAT望远镜获得的数据显示一个明亮的X射线源,这个X射线源在1995年到2007年这段观测期内一直非常稳定。这显示这个天体是一个黑洞,正吞噬这颗超新星或一个双子伴星落下的物质。据了解,超新星SN 1979C发现于1979年。科学家认为,它是由一颗质量大约20倍于太阳的超新星爆炸形成。


■ 专家解读

5000万光年与31岁不矛盾

“5000万光年与31岁是矛盾问题”、“5000万光年的距离怎能31岁?”……在NASA公布消息后,又一次引发网友热议,疑问主要集中在黑洞的岁数问题上。

据了解,光年虽然是个长度单位,但它的概念中包含着时间和速度,光速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5000万光年是光速走了5000万年,也就是说,X射线望远镜在接收到黑洞的射线时,它已经走了5000万年。当地球人接收到这个黑洞的数据时,它已经老了5000万年,就像人们天天同太阳见面,但人们却很难看到它的真面目,看到的却只是8分钟前的光线,也就是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因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解释说,这个黑洞的实际年龄应该就是5000万年左右,这个误差应该大于31岁,“打个比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小孩儿从一生下来到31岁的整个过程,但这实际上是发生在5000万年前的事儿。”

朱进说,这件事儿最大的功劳应该是美国马里兰州的天文爱好者Gus E. Johnson,他于1979年4月19日发现了超新星1979C。到现在正好31年了。


■ 新闻延伸

新发现黑洞对地球无影响

所谓黑洞是引力场很强的一种天体,新发现的黑洞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影响?朱进表示,在地球周围也有许多黑洞,“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比它近得多,也重得多,我们不是过得很好吗?”据了解,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多光年,这个年轻的黑洞距离地球有5000万光年,飞行器光速行驶5000万年才可到达,“距离如此之遥远,不会对地球和生灵造成影响。”朱进说。

朱进也表示,虽然黑洞研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生活,但可以给我们启示和借鉴,比如通过对太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核反应,现在核能已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能源问题。


☆ 相关报道

我国正研制

硬X射线望远镜

据了解,1999年7月23日,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

北京天文馆专家张子平介绍说,黑洞周围的物质会发射X射线,一般的地面X射线望远镜是不能发现的,因为X射线会被大气层吸收。而此次发现黑洞的望远镜是一种空间望远镜。目前我国尚没有类似的望远镜,但正在研制一种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的硬X射线望远镜。另外,黑洞周围的物质除了发射X射线外,还会有喷流,因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观测。

⊙ 记者:韩娜


☆ 相关报道

美国媒体称最年轻黑洞由业余爱好者发现

摄影师拍到野马为夺交配权激烈争斗瞬间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0:37, Processed in 0.3588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