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胜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漠视知识产权的基因缺陷;但同时,也要正视国际话语对我中国妖魔化的一面。”11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接受了本报专访,并指出中国的专利战略即将进入收获期,国际针对中国的专利博弈也将进入新阶段,要从官方到民间形成普遍尊重知识产权、正确看待国际竞争的文化价值氛围。
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都缺乏尊重。社会舆论有个道义倾向,认为有形财产私有,无形财产共享。无形的知识应该无偿传播,减少产业发展成本,迫切的,就是扭转这种文化现象。 我国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大众思想取向没有转变,这是传统不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在产业和各方面政策上鼓励创新,形成创新氛围。
必须看到,山寨现象存在世界的普遍性。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不可避免的表现出技术创新的跟随性,在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形下,后发国家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对先进技术做出局部创新,这一点值得关注和支持,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都走过这段路。 事实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冒牌产品,各方面质量指标均好于正牌,这背后,有创造力在里面,也表现了惰性因素,无非是看上了别人创下的市场。那么,既然费这么大劲头,为什么不展现自己品牌呢?所以,冒牌背后,有产业鼓励政策的调整问题。中国弱小企业的创新,和盗版仿冒之间界限不清,在打击山寨和培育创新苗子之间,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我所了解的,我们的技术超越,一个是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容纳了高铁技术的种种创新;另一个是在原有技术平台上建立一个自己的系统技术集成平台,然后在这些基础上面去创新。目前我们批复国内高铁知识产权专项,已经超过900项。 国外的指责我不赞同,也不符合实际。创新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别人的基础,另一个是自己创造,无可指责,为什么中国就受到指责?我们的高铁技术,正在实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国外公司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要打破现有的西方垄断的世界产业格局,关键是创新,而不是模仿和抄袭。事实上,我国目前虽然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但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这也是我国高铁和世界合作的新基点。
你想想,中国人口占据全球的1/5,如果我们都不付费,有哪个知识产权能够商业化,能够形成市场力量?你看看国外报道,一边倒。尤其是美国,说我们没有保护知识产权,他们损失了30亿美元;我要说,中国付给美国的正版费用,3000亿美元都打不住。
这背后有什么问题?你接触国外政界、商界、传媒界,都是一个口风,要求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偏偏不提创新运用。就是说,我创新,你保护;我出品牌,你来加工;我提供菜单,你掏钱埋单,整个是维护现有的经济格局。 我们事实上接受了人家这种话语表达。去掉“保护”两字,不等于不保护,主要是强调创新,更重要的是,避开别人的话语陷阱。
所以,知识产权不能仅仅看做私权,应该以国权看待,纳入国策组成部分,让中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事实上,十二五规划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被看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手段。
知识产权的运用,是国民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实施专利战略,关键在于领导和组织工作。要充分运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省部、部部会商制度等协调机制,加强专利事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协调工作,共同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举办“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就是这么一个操作,借助地方力量,通过搞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用市长高层对话和交流的方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