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获悉,新一轮正司级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交流任职已于2011年3月份正式启动。这是2010年中组部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新政”的延续。 “按照去年名额分配的经验,我们部里今年的名额还是两个,但不一定全部用完。”一位国家部委人士透露。 但与去年相比,今年在干部任职制度方面有一些新的调整,其中包括明确了中央到地方任职的官员要担任地方“一把手”,以具备在基层的领导工作经验。实际上,这一新举措在前一年的实施当中已显现端倪。 年初,各地方两会尘埃落定以后,数位首批中央任职地方的官员在此过程中完成“转正”程序成为“一把手”。与此同时,多位地方交流到中央任职的官员也已悉数到岗。 “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交流任职,对强化干部的识别、提高干部水平都有益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一举措未来应该会成为常态化的制度。
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对中央任职地方官员的基本要求是,53岁以下的正司局级干部。这种以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思路与2010年实施的措施如出一辙,但更加明确。 2010年,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66名中青年干部赴地方交流任职,平均年龄是46.5岁。 今年官员交流任职去向方面的政策,则着重体现了承担地方领导工作和充分发挥干部才干的特点。其中明确规定,干部任职的地方是尚未完成换届的地方。 “从去年的情况中可以看到,不少地方的任职官员通过换届成为一把手。”汪玉凯说,“目前,仍有许多地方没有进行换届,而且这是交替循环进行的,可以充分保障中央地方官员交流任职的空间。” 另一点是,官员的任职交流仍将倾向于中西部地区。首批中央赴地方任职的66名官员当中,有超过六成的官员最终落脚中西部地区。而根据“进出平衡”的原则,各省区市也选派相应数量的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 “部里近几年干部交流的去向,基本都是安徽、内蒙、青海等中西部地区,今年应该还是坚持这个政策。”前述国家部委人士表示。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建设已经启动。汪玉凯认为,中央让这些干部到中西部地区去,是希望他们能为当地的发展带去新的思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施雪华则分析指出,中央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引导更多的人才流向西部。
在今年中央和地方官员交流任职的政策当中,特别提到了基层的领导工作经验。这与以前对“基层工作经验”的突出相比又前进了一步,而反映到实际操作中则体现为中央任职地方的官员担当地方的“一把手”。 首批中央任职地方的官员尽管没有对此明确,但实际操作中,有相当比例的官员直接到地方担任了(代)市长、区长、县长等职务。 ⊙ 本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对此种情形进行了初步整理。(具体情况见表一) 在经历2011年初部分地区地方两会的换届选举之后,又有一批官员完成“转正”。据本报记者初步统计,有14位官员在选举中当选市长或开始兼任区长等职,包括安徽铜陵、贵州六盘水、四川巴中、广东韶关、江西景德镇、山东济宁等地。(具体情况见表二) 从各地方媒体报道当中反应的信息来看,这些身居要职的新任官员已经纷纷开展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即将进入换届周期,这意味又将有一批官员“转正”。
此次中央官员交流任职地方,背景是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9年12月份,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在文件中提出了十一项举措。由此可以看出,此番干部交流关系到未来重要领导干部选拔的原则。就官员自身而言,则涉及未来的升迁大计。 事实上,中组部于2010年启动的中央和地方官员交流任职最明显一个特征就是,把以往的“挂职交流”变为“任职”。 “此前的挂职对干部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挂职的临时性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汪玉凯说,“任职则很不一样,官员真的需要负起责任、付出努力、取得成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考虑,汪玉凯认为这项措施今后有可能被常态化。 而施雪华则指出,任职是实现了中央任职地方官员的“权职统一”。在进行了初期的尝试之后,中央很有可能会在以后的任职交流中逐渐扩大规模。 不过,从首批中央和地方官员交流的情况看,地方官员到中央任职热情比较高,但中央层面,各部门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热情。 “这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官员身处的部门本身掌控的资源比较多,如果到地方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就不会那么积极主动。”施雪华说。 施雪华所谓的“不确定性”,正是挂职到任职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另一层效果。官员到地方任职以后,面临留在地方和调回中央两种可能。任职地方的官员需要有真正的才干方能在地方上取得成绩,而这样也才有重新回到中央的可能。否则,在地方如无法胜任,更没有回来的可能。 “现在的官员任职交流主要还是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如果要充分调动起中央官员的积极性,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激励的手段。”施雪华说。 “这应该只是短期内的问题。”汪玉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略有不同,“等到实现场。态化、制度都完善下来以后,保障也会相应地充分起来,有关部门的热情就会提升上来。”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