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慕陶|2011-4-2 19:29|查看: 400|评论: 0|原作者: 胡传淮

张问陶《出栈》是由南往北还是由北向南?

张问陶《出栈》是由南往北还是由北向南?

胡传淮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省遂宁县人,清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验封司郎中、山东莱州知府。著有《船山诗草》二十卷、《船山诗草补遗》六卷,是清代乾嘉诗坛射雕手,亦是巴蜀元明清三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书画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太白少陵复出”。

张问陶《出栈》一诗,向为名作,被选入了《清诗三百首》、《清诗精华录》等多种选本,流传极广,影响甚巨。其《出栈》云: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

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

钱仲联、钱学增选注《清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年出版)云:“前二句写出栈后令人神怡的景色。后二句从回头仰望中写出万峰之险,有笔飞墨舞之慨。”萧传域《走出栈道之后──张问陶<出栈赏析》(载《阅读与写作》2002年第8期)一文说“栈”即栈道,在绝险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古时,沿三峡由陆路入川及由陈仓(今宝鸡)越秦岭入川,沿途都修有栈道。诗中所写的“出栈”是诗人从四川沿栈道走到陈仓。诗人本身就是四川人,诗中所写的该是他的亲身经历。

萧文中云“诗中所写的‘出栈是诗人从四川沿栈道走到陈仓”,即张问陶是由南往北出栈。其实,张问陶出栈是由北往南来,即从陈仓到四川。

张问陶《出栈》诗中有“送险亭边一回首”,即诗人是在送险亭出栈的,出栈之后,再回首望陈仓。

送险亭位于四川省梓潼县10公里的地方,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这是前人对梓潼形势的描述。梓潼地处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带,低山与丘陵交会处,常有坡去平来的地貌,尤以七曲山之南的送险亭为最。《寰宇记》记载:古蜀道自陕西益门关入蜀,越秦岭七盘关,历经崎岖羊肠,至七曲山尽处,险峻亦尽矣。蜀汉于此置“坡去平来”石坊,以志标示,明代又建“送险亭”,表示自陕入蜀,“难于上青天”的蜀中险道已经走完。于“送险亭”远眺西北,可见苍蟒高悬的龙门、剑山群峰,而近观东南,则又是野旷遥开的梓潼平坝和潼川浅丘。一险一夷顿现眼前的自然景观,颇赋人以联想。送险亭的亭柱上刻有对联,其联语云:“历尽艰险才搏得脚跟站稳,前途坦夷岂能够掉以轻心”;“从此履险若夷回头想鸟道羊肠经多少阅历艰辛才博得脚根站稳,看岩嵌谷锁费如许奔驰劳碌却难教迹绝飞行何妨将人比路摸心”;“头头是道夷送险也送,步步之间心平路则平”。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知县张香海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送险亭,言蜀道之险,由此而尽,故以送名。栈道由陕西宝鸡起,入益门山,阴阳明晦,云雾弥漫,谚二十四站,又云七十二道脚不干。自西安至成都,久之,逾剑门,斯路径渐平,抵梓界,则顿失岩,心神敞豁。”过了送险亭,便进入成都平原的边缘了。从成都北上,过了绵阳,到梓潼送险亭,“险戏方始”。因此,梓潼送险亭是南来北去险夷交替的临界点。送险亭为六角式,不设墙垣,由六根方形石柱承托,柱面镌刻对联,亭顶为六角攒顶式,顶饰火珠,复盖灰色筒瓦,亭之南北,横一走道,前面直通院门,后通文昌殿,东西两面设置飞来椅,两柱之间,部顶安设胜纹棂窗,置花牙子雀替,雕饰花卉卷草,涂绘苏式彩画,设计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别致,有一定特色。

胡传淮《张问陶年谱》载: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张问陶从京师出发回蜀,走的是陆路。闰五月行至栈道中,后出四川省梓潼县送险亭,欣喜若狂,故作《出栈》一诗以表达其高兴欢快之情。

《张问陶诗歌菁华录》序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8:19,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