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7-28 04:34|查看: 131|评论: 0|来自: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蛟龙号还将下潜两次 将海底观测取样

继21日下潜到4027米后,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继21日首次突破4000米深度后,26日又首次成功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5057米,再次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下水前出现“插曲”

北京时间26日凌晨3时 38分,中国“蛟龙”被从母船上吊起,平稳布放到海面。3时 57分,“蛟龙”正式“入水”下潜。6时许 ,“蛟龙”号下潜到最大深度5057米,并于9时23分安全上浮出海面。上午10时许 ,“蛟龙”号顺利回收。母船“向阳红09”上的海试队友们用鲜艳的花束、喷洒香槟酒和深情的拥抱迎接三位潜航的勇士凯旋。他们是“蛟龙”号主任设计师、32岁的“深海的哥”叶聪,声学专家杨波和“80后”潜航员付文韬。这趟历时 6小时 12分的深海之旅中,他们带回了多张自5000米深海拍摄的生物图片。

“原定于今天凌晨 1时40分许开始的冲击5000米的下潜试验稍稍有个‘插曲’。在起吊的时候,潜水器通讯时钟出现问题。现场总指挥紧急叫停试验,迅速检测出是海上盐度、湿度影响了时钟芯片。更换芯片后,我们对海试队员进行了心理‘按摩’,然后果断决定继续下潜。”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说。


还将进行两次下潜

在随后的时间里,“蛟龙”号还将进行本次海试计划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下潜。“第三次下潜科考内容比较多,包括对海底观测、取样、布放下潜纪念品等。如果气候和海况条件允许,我们希望从目前进行下潜的第三备选区回到第一备选区。在那里取一些锰结核、海底生物,并对锰结核的丰度进行探测。”“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说。

第一备选区指的是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洋管理局2001年签下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在7.5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内,中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这次‘蛟龙’号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勘探该矿区。我国在此进行海试和勘探工作,是履约行为。”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对新华社记者说。


2012年冲击7000米

一年前,“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虽然前四国均已拥有可下潜6000米至6500米的载人潜水器,但目前经常下潜的深度在 5000米以内。“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 ,此次顺利下潜到5000米级深海 ,更加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在全球“第一梯队”的位置。

“‘蛟龙’号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5000米级的成功将为明年7000米海试奠定基础。7000米意味着潜水器可在占世界上99.8% 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刘涛对记者说。 ●


外媒 中国将超越日俄法美

中国“蛟龙”号的成功下潜,受到了外媒的广泛关注。《日本时报》报道称,中国从2002年开始正式启动深海探索器项目。中国用十年的时间就成就了这一古人的梦想,跻身世界深海俱乐部。

另一方面,一些外媒结合近期发生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领海争端问题进行猜测。“中国将超越日俄法美,坐上深海潜水器俱乐部的头把交椅”、“中国毫不掩饰对深海矿藏和能源的渴求”等词汇充斥在各类新闻评述之中。

《华尔街日报》就此发表题为“中国正扑向深海宝藏”的文章,并援引美国专家的话称,伴随着深海矿藏越来越有利可图,中国的深潜计划或将在开发全球海洋潜藏的矿产资源方面超越美国。

而日本有媒体则希望中日之间能够就深海开放领域展开合作。日本《新华侨报》21日刊文说,中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注定双方的合作多于竞争,优于竞争。在涉及环保合作更深层次的资源开发上,中日两国的合作将更值得期待。据《法制晚报》

如果被海草缠住可“壮士断腕”

深海潜水器与潜艇的主要技术区别除了下潜深度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海潜水器不是完全自主运行的,必须依靠母船补充能量和空气。深海潜水器体积较小,航程短,也没有潜艇那样的艇员生活设施。

深海潜水器和潜艇的下潜方法相同,都是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但上浮的方法则不同。潜艇上浮时,会使用压缩空气把空气舱中的海水逼出去。而深海潜水器由于下潜深、环境压力大,压缩空气不足以逼出空气舱中的海水。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蛟龙”号在安全方面的设计不仅包括扔掉所携带的压载铁,还包括抛弃蓄电池箱和采样篮等重物,如被海草缠住就可以“壮士断腕”抛弃机械手,报警系统还可以发射浮标到海面,寻求母船救援。 ●

蛟龙号已有能力对全球7成以上海域进行深海科考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23:06,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