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8-31 16:21|查看: 201|评论: 0|来自: 新民晚报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未到庆功时

“现在还不是给‘蛟龙号’庆功的时候,5000米海试成功,很多媒体要我谈伟大意义,我的回答──这只是一个中间阶段,只是我们把项目做成了。明年还有关键的7000米海试,海洋科技的国际竞争激烈,我们一定要做一样成一样!”在上海院士中心日前举办的第50期院士沙龙上,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所长、我国第一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73项指标的考验

据崔维成介绍,5000米海试让“蛟龙号”进入了极端深海环境──高压低温,“蛟龙号”经受了73项指标的考验,展示了可靠的性能,所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证明,我们从3000米海试到 5000米海试的技术改进是有效的。专家组给此次海试的多个方面评分都很高,唯独在作业任务方面得分不高──因为现场天气和海况的不理想,我们的作业次数不够多。“我们选择了实验海域天气最好的季节前往,但实际情况是,现场海况符合‘蛟龙号’的天数屈指可数。”这些都为明年的7000米海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难遇的发展良机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指出,现在是国际深海科技领域发展的新形势阶段,原本领先的美国和日本都因为经费不足,不能完成原定的科学计划。日本“地球号”大洋钻探船花销过大,且目标较单一:今后多年都是为地震预警在日本岸外钻探,今年3 月地震后又受损伤,难以坚持原有计划。本月,美国宣布因经费困难,2013年后与日本分道扬镳,独自经营“决心号”。中国深海科技可望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努力脱颖而出,进入与美、欧、日竞争的前沿。

目前,我国在深探(深海钻探)、深潜(载人和无人深潜器)和深网(海底观测网)方面都已开始打造自己的设备,国内多个城市也对成为我国深海研发基地跃跃欲试。中国科学院在三亚建设深海技术中心,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分院设立海洋学部,青岛欲建立海洋基地争取大项目落户,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也在深钻、深潜和深网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科技优势。我国第一个小型海底观测试验站已在东海小衢山附近建成,20公里缆线的浅网明年将开始铺设光缆,下一步将铺设长达400公里的光缆,将海底观测网延伸到大陆架区。专家建议,发展深海高科技,中国需要不止一个基地,不妨引入竞争机制。

⊙ 记者:董纯蕾

加拿大首次隔离出单个人类血液干细胞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3:35, Processed in 0.8268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