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3|查看: 260|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书评:批判的主流与建设性缺失

导语:去年年底,我参与了几家不同媒体的年度好书评选,各家评选的标准不一,体例也有区别,不过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参与候选的书目,面目基本差不多。更有甚者,几家媒体似乎也都在强调两点注意事项:选出来的书不能跟别家太类似,不然会显得很没有立场;同时,选出来的书最好也不要跟别家太不一样,那样会显得很缺乏公共性……

你看,年终评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需要很高超的技巧。而且,不管你考虑得多么周全,当你把几十家不同媒体的年选都摆在一起的话,还是会发现,大家的选择终究是差不多的。


立场 启蒙与发展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批判社会,书评媒体的立场基本上也和这差不多。看看几十家媒体的年终书单,我们很容易读出主流:比如类似《常识》这样的书,大家就几乎都要眩是因为梁文道写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好吗?其实不是。而是因为他说了最应该说的话──更关键的,说了之后还有人听。

其实当今的书评媒体人,成长背景差异不会太大,精神气质也大抵相通,用年度好书之一《七十年代》的调调来形容,基本都是从二十多年前未完成的精神启蒙里走出来的。所以今日媒体的阅读关键,自然也还就在精神启蒙上。像《常识》、《民主的细节》这样的作品,正好延续了当年的精神启蒙话语,却又难得地体现了当下的现实性,成为各家媒体的宠儿,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从这样的精神情怀延伸开去,《蚁族》的现实关怀、《我与父辈》的历史记忆、《七十年代》的怀旧感伤,都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启蒙的立场是很容易的事,但在怀旧之余能够敏锐看到社会前行的方向,就相当难得了。看看2009年的好书榜单,批判现实是主流、反思历史是主流、甚至文艺小资也是主流,但在潮流汹涌的好书里,真正面向未来的,反倒不是主流──《金融的逻辑》或许可以算一本,虽然对很多媒体人来说它还是专业了一点;《当彩色的声音场、起来是甜的》或许也可以算一本,虽然不大有人能涉猎书里所有的科学领域……

总而言之,几十家媒体的好书榜单放在一起,我们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批判性似乎正在开始过剩,甚至有变成一种娱乐行为或者正确符号的嫌疑,而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最需要的、知识界也最应该提供的建设性,似乎依然缺失。


失语 当下与主流

说到建设性,似乎就不得不提到畅销书。好书榜里,当然有《小团圆》、《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样的大热,但其中绝大部分书,却只有三五万册的销量―──甚至更少。这些书的价值与意义,媒体已经表彰了很多,无需多说,有时候甚至他们卖得不够多也可能成为他需要被表彰的理由之一,比如《好色的哈姆雷特》。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有几十家媒体的联名推举,有些好书的销量最终也还就是那么一点点,并不能发生更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那些正在发生影响的畅销书们,却有意无意被媒体屏蔽掉了──负责任的媒体是不该对这样的书失语的,他们正在参与当下社会的建设。如果这样的书足够好,媒体有责任把他们的影响再放大,否则的话,揭穿某些畅销神话,不也同样重要吗?

回到榜单上吧,去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只在两家媒体上榜,大多数媒体整整一年对这本畅销书几乎处于失语状态──但如果联系到儿童书市场去年巨大的市场增长率,联系到“80后”一代正在开始为人父母的社会现实,我们说这本销量达到百万级别的畅销书可能正在参与塑造新一代中国儿童,大概不算过分。以媒体的责任,对这样的热门读物,是不是应该发出声音呢?

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样畅销的,还有中医养生书,儿童图画书。这些书似乎因为缺乏“思想”,在主流话语中往往是被遗忘的部分。不过在常年失语之后,我们或许应该自问,到底是有些书缺乏思想,还是媒体自己的思想视野不够宽广?

媒体书评,正在成为一支新的力量。或多或少,这支力量是有可能影响到当下中国的阅读生态与社会思想的。但在目前,媒体的立场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正确”的立场而已,不过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更需要的,是进步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书评有必要更深刻地介入社会。

《中国33岁》惶惑的旁观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5:57, Processed in 8.221214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