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5|查看: 188|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一个设计师的文字思考

导语:“东方主义”是叶锦添的作品《神思陌路》里的关键词。这令人想到,现在的中国,一边在“国际化”的跑道上跳跃,一边张罗着“国学”,做寻根问祖的努力,这是一场社会文化领域的全民运动。这里面有真诚的天真,也有功利性的拼贴作秀的成分。站在街头,不需要胡乱抓一个,来问些百科知识,只要看看那说话和行事的做派,就能知道“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实在被继承了百分之零点几。

在一个掺杂了文化失根、追逐现代甚至后现代文明标准的同时去找回自身文化根基的复杂背景下,如何避免矫情以及张冠李戴,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就如同相声里经常会出现的那么一句:“你不懂英文是吧──那就好办了”。现实版本是,你不懂传统是吧──那就好办了。在积淀了一生才“被”冠以大师们纷纷作古之后,新生的“大师”却如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唯一的好处是把那些东拼西凑的百科知识,来了第一轮的大众普及。“大师”里有点真精神的──鲜矣!

对于传统的追寻,其实是存在着一种群体性的焦虑。不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草根百姓对于其实早就陌生的传统文化的热烈吹捧。有没有需求是老百姓的事情,追寻到哪个程度,这个应该是“吃文化饭”的人琢磨的事情。而看这个“吃文化饭”的人,是不是真诚,至少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他寻找的过程是否焦虑,而他找到那个文化的根基的时候,是否圆融。

叶锦添写在《陌路神思》一书里的文字,几乎很贴切于上面的这些标准了。作为一个在文化“失根”的东西方交融的香港成长,而后周游西方,又到台湾,在回归大陆寻找文化“根性”的设计师,他在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文字,已经能够让人看到一种比较圆融的气息了。这是足够让很多扎煞着一两根刺的家伙们汗颜的作品。因为很多做设计的,尤其是做现代设计的人,一落实到文字上,或者现实生活中一张口,容易让人跌眼镜,或者直奔矫情而去。

老叶的这本书,论装帧设计,其实就容易让人犯嘀咕。因为很多图片的缘故,这书看上去就会让人有点距离感,觉得是“圈内人”的爱好,而圈内人的很多书是许多圈内人自己也不看的。但是只要能耐心看完前三页,这种感受就会有大改观,因为这些是真的有思想的文字。

所谓有思想,不是说这个给《卧虎藏龙》等等等大片设计服装造型的设计师,真的就是个思想家,而是说,这家伙真的是认真琢磨过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我们能从这书里看到的文字,就是这些他认真琢磨过的东西。所以这些文字显得有生机。同样是开篇对于文化“失根”乃至于“东方主义”等等问题的讨论,换成文化研究的学院派论文,就要干涩得多。而且这里面,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这个家伙,当初是多么地为一些创作思想的根本性问题而焦虑过。

但就像一个经历过焦虑并且发现了那个思想的根本源头的探险者,叶锦添通过文字的展示,以及后面平实简单但老老实实的创作阐释,至少是部分地展示出有源之水,是如何圆融地可以在多个层面表达出来。以东方的某些意象,或者细节,与现代与后现代元素进行拼贴创作的实例已然汗牛充栋,也没真正获取哪怕丁点儿的东方精神和东方美,无非制造些过眼云烟的时尚幻想。而老叶的这本书,至少能让看到这些文字的人,感叹,这是一个解决了和自己矛盾的人,圆融而又平实,仿若早上七点起床,就酱瓜,吃泡饭。

一曲工作的颂歌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1:09,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