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6|查看: 191|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传统中国的海洋难题

导语: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被认为是闭关锁国、拒绝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但《五百年来谁著史》告诉读者的是,远自1500年以来的中国非但没有闭关锁国,反而积极参与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构建。美洲的白银、中国的商品和欧洲的贸易体系共同构成了近代国际贸易主义体系。

《五百年来谁著史》

《五百年来谁著史》

而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输出产品,换回白银,长期维持着高额贸易顺差。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吃了亏的欧洲商人为了换回贸易平衡,不得不输入鸦片到中国。鸦片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有了禁烟,而这,也成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能够继续输入鸦片,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持贸易平衡。

美洲的白银、中国的商品和欧洲的贸易体系构成近代以来的国际贸易体系。这个说法当然并不是韩毓海的首创,早在十年前的《白银资本》里,弗兰克就提出了这个说法。与《白银资本》不同的是,韩毓海“以中国为本位”,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观察和评论这个国际贸易体系与中国的联系和影响。

但也应该指出,韩毓海对《白银资本》的过分依赖使他的一些观察有失偏颇。货币当然是重要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资本更是世界的主宰者。但中国特殊的地方在于,虽然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加入国际贸易体系,但实际上中国仍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还是政府的组织方式,以至整个国家的结构,都处于前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国家。因此,中国从宋朝到明朝的许多看似倒退的现象,是不能用现代观念来衡量的。


农业帝国与海洋

韩毓海激烈地批评了明朝政府的无所作为,在大好形势下放弃了主导国际贸易体系,满足于朝贡贸易体系。这些当然是事实,但是否能算是倒退,则另当别论。因为中国在明代,仍然是一个帝国,而非商人国家,商业税收的贡献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并不高,主要的收入仍然来自土地税收。因此,明政府对贸易不会采用太多方式加以干涉,一直到清朝,这一状况都未完全改变。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帝国,国家的永恒主题是人民的温饱和边疆安全。从宋朝到明朝、清朝,储备粮食、建立赈灾体系,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海上贸易,对一个农业基础上的帝国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海洋关系密切。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资本主义在西欧首先产生,而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强化了西欧的海上优势。而对中国来说,从陆地到海洋的转变,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个能力,而在于没有走出农业社会的中国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够成立的理由。长途海上贸易对其他国家是重要的,而对明朝这样一个庞大的农业帝国来说,完全是无所谓的。

对前人做这样的批评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对明朝和清朝来说,在朝廷上讨论比如是不是要远征美洲开拓殖民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如讨论漕运来得急迫。前人有前人的问题,后人有后人的问题。用后人的标准来评价前人,很不公平。

所谓“五百年来谁著史”,我想韩毓海的一个暗含着的意思就是,这五百年来的历史实际上都是写法有问题的,因为没有抓住白银问题和海洋转型问题,所以整个历史都是需要重写的。怎么重写,仍是一个问题。

《只爱陌生人》美的万劫不复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0:43,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