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7|查看: 197|评论: 0|来自: 东方早报

《庄子研究》难以置信的“创见”

导语:书店里见到著述甚勤的张松辉教授新刊的《庄子·研究》一册,略翻目录,知道是十多年前《庄子·考辨》(岳麓书社,1997年)的扩充版。有意思的是,书前有一“导读”,罗列书中十八项“不同于传统看法的新的学术观点”。

有时候,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阳光底下无新事。别的不提,“导读”所列第四项“《庄子》是在庄子的主持下,由庄子师生共同完成的”,就是十二三年前《庄子·考辨》里张教授的旧话头了。

特别留意了一下,张教授所谓“《庄子》对庄子生平的记载有序而完整”的论证,如次的表述,这次与前回几乎只字未易:

在《内篇》中,记载的都是庄子的学术活动,也没有谈到收徒的情况;从《天运》到《山木》,开始出现庄子与贵族交往情况和收徒讲学情况。从《山木》至《说剑》,不但记载了庄子与贵族的交往,而且还记载了他直接同国君的交往。这一情况,正是一个思想家从学术研究开始,逐步受到贵族乃至于国君重视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至乐》写庄子妻子去世,《徐无鬼》写朋友惠施去世,最后以庄子本人的去世作为全书的结尾(《天下》是对各家思想的评述,有人认为它是全书的自序。而《天下》实际上也是以庄子思想为结尾)。这种安排不能不说是经过一定的系统整理。而且《列御寇》以庄子之死为全书之结,《天下》以庄子思想为整个学术评论之结,也说明了整理者就是与庄子基本同时的学生,甚至负责最终编纂的人就是庄子本人。(《庄子·研究》第29页,又《庄子·考辨》第16页)

其言似甚辩,可看了好些遍,还是不明白:即使张教授梳理的情形属实,就何以能说明《庄子》是庄子及弟子编纂而成的。

悬揣张教授的意思,大约是以为,既然《庄子》中庄子的活动展开是齐整有序的,那就该是当初庄子及弟子精心考究、缀合编纂的。

这是哪家的道理呢?

一般不会怀疑《孟子》是孟夫子与弟子相与写撰的,《史记》的《孟荀列传》里说得明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但《孟子》书里的记事,就错乱得很,开篇的《梁惠王上》篇里便出现了齐宣王,而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孟子先前已曾居留齐国,那还是齐威王时代,而这记在《公孙丑下》和《离娄下》里。按照张教授的逻辑,是不是该怀疑孟子及弟子没有参与《孟子》一书的编纂?否则,何以不整齐而“有序”?

而且,任何稍有常识的读《庄》者,都该知道,今天见着的《庄子》文本,是晋代郭象编次确定的。而这个本子的篇章次第,与之前的本子,并不相同。就说郭象本与向秀本的差别。《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郭象窃取向秀的注本,仅加注了向秀“未竟”的《秋水》、《至乐》两篇: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这是历来聚讼纷纭的公案,如何离析向、郭注,不少人曾加尝试。有一种办法,是查看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据,至少隋时向、郭注都还能见到。而查看的结果,是今天属于郭象本《庄子》内、外、杂三篇里面“外篇”的《天道》、《天运》、《刻意》、《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诸篇无向注,而属今本“杂篇”的《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和《天下》则有之。同样是根据陆德明《经典释文》的记叙,向秀的注本与郭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的本子不同,结构是“内篇”七、“外篇”二十的。这样,可以推测:那些今属“外篇”而无向注的篇目,当时并不在向秀本的“外篇”二十之内;而那些今属“杂篇”而有向注的篇目,当初则厕身向秀本的“外篇”二十之列。一句话,在向秀和郭象的两本之间,各篇的次第即已经过了调整而有不同:或者原属“外篇”而移入“杂篇”,或者原属编外而置入“外篇”。

既然传世的郭象本篇章格局已然与前此的《庄子》文本不同,基于这一事实,不能不试问张教授:

你如何能认定迭经篇次移易的郭象本,就是你所谓战国时代出自庄子及弟子编纂的《庄子》原貌格局?

进而如何还能肯定说原初的那部“《庄子》对庄子生平的记载有序而完整”?

即使今本“《庄子》对庄子生平的记载有序而完整”是事实,而且确实乃有意为之,怕也该算在郭象头上,与庄子及其弟子何干?

回过来,你如何还能说“《庄子》是在庄子的主持下,由庄子师生共同完成的”?

如今,求创见心切,却对最基本的事实──在有关古典的考据里,即对最基本的文献状况及其形成的事实──漫不经心,甚或完全漠视,并非独一无二,很让人不知所以。

去年夏季有机缘游历关外,接识木斋教授。教授为人豪爽,议论纵横,车上席间,每每谈其“古诗十九首”作者之新见。虽然尊重木斋教授为学之热忱、求新之勇气,对他的结论却期期以为不可,当时便坦然以告,多方设难,甚至不避以红楼索隐比类,而教授则不以为意,盖因成竹在胸、心存定见尔。近日,汇集木斋教授迄今关涉此论题主要论文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面世,大致翻阅,依然不能信服。

木斋教授经过曲折的考索,认定“古诗十九首”等所谓“古诗”,主要出自曹植,关系他与甄后之间的情爱故事;在他死后,曹植的作品“被魏国官府重新‘撰录’删改一次”,“其实质,是要对所有有关植、甄隐情的档案材料进行掩盖封杀”。魏明帝曹蔽薹ㄈ淌苣负笥胧迨宓牡叵虑椋这次“撰录”“乃是曹绷偎乐前之所为,是曹绷偎乐前不解决便不能瞑目的心头大患”,“十九首等优秀的古诗,正该是这次事件的结果,它们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的作品,删除之后被以不同的名目存留了下来”(第十一章“论曹植为十九首的主要作者”,第160页),“删除之后的作品担心后人不信,而分别置放于苏李、枚乘、傅毅等人名下”(第十二章“论植、甄隐情及与十九首的关系”,第196页)。

这样洞悉人心人情而缀合书证史料竟至严丝合缝的研究,不是我能为之的,且许多话儿,说起来,就长了。只说那最末一点吧。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历来说法多歧,枚乘、傅毅和曹植,从南朝始便都列名候选者之中。今天,木斋教授骤然提出:什么“枚乘”、什么“傅毅”,背后都是“曹植”,不仅如此,“苏李”(苏武、李陵)背后也是“曹植”,而且,“曹植”之所以化身,是因为魏明帝曹钡囊跄迸啥āD悴凰嫡馐鞘破天惊都不成!

稍稍翻检,“枚乘”、“傅毅”之说,南朝齐梁间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提及:“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玉台新咏》卷一录杂诗九首,八首与“古诗十九首”重,归于枚乘名下。他们好像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诗作与曹植有何瓜葛,照木斋教授的意见,他们都上了曹钡牡甭穑恐劣凇八绽钍”亦出曹植之手,木斋教授在书中另一处进而言及“曹植、曹彪兄弟的唱和之作,则被依附到所谓的苏李诗”(第十二章“论《青青陵上柏》”,第265页),更是令人瞠目。苏、李诗作,见诸萧梁昭明太子所编《文逊,之前刘宋颜延之《庭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等,都仅有李陵而无苏武,且后世在相当时段内,所谓苏李诗具体诗篇的主名在李陵和苏武之间尚犹疑不定。逯钦立先生就曾给出《文逊所录苏武诗之前三首曾被认为李陵之作的实例(逯钦立《汉诗别录》“辨伪第一”甲“苏李诗”,《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第7~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逯先生论断:“苏诗出于李集,本为李陵诗,好事者以其总杂,故妄增苏武名字。”(同前,第6页)那么,如何能以后代才清晰起来的苏、李两人相对唱和,回溯至曹魏时代去套合曹植兄弟的唱和呢?甚至透露“古诗”或出曹植之手的锺嵘《诗品》里也只是说“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而在“上品”中对于“古诗”和“汉都尉李陵”也做了明确区别,各自溯源至《国风》和“楚辞”,意谓钟嵘并不认为两组诗出自同一位作者。

并不是说古人的只言片语都该信从,但我们对既往文学史实的认识,不是都建立在这些书证基础上的吗?当你的结论与这些记载龟醪缓鲜保难道没有责任做出疏解么?

“古诗”作者可能是曹植之说,与“枚乘”、“傅毅”之类,都是南朝人的推拟,就文献史料的证据意义言,仅具有与后者同等的参考价值。某种程度上,我愿意承认,曹植距“古诗十九首”较枚乘等距“古诗十九首”更近,但诚实地说,即便如此,我还是无法接受木斋教授这样的考索和论断。

最后,再看钟嵘《诗品》传载的“古诗”出自曹植的说法:

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

对照之下,可以了解到木斋教授书中有一始终未加厘清的地方,即他着力论说的是“古诗十九首”出诸曹植,而《诗品》则指向全体“古诗”。

其实,所谓“古诗十九首”于《文逊将它们撮录在一起之前,作为一个整体,是完全不存在的。陆机的拟古诗见今《文逊中,推原其所拟的原作,其次第与“古诗十九首”多不合,《玉台新咏》所录枚乘杂诗九首与“古诗十九首”相同者其先后次第亦不同,这显示“古诗”一直没有以一个确定的文本形式存在、流传,而是始终处于变易流动状态的。上引《诗品》文字,钟嵘传载的所谓“古诗”出自曹植的“旧疑”,针对不仅“古诗十九首”中的若干首而已,是“古诗”之全体,而钟嵘所见,至少有五十九首之多。《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仅论涉《今日良宴会》、《涉江采芙蓉》、《西北有高楼》、《行行重行行》、《青青陵上柏》数首,任重而道远,木斋教授勉乎哉!

历史写作的新闻式探索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09:38,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