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7|查看: 202|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施特劳斯在中国

导语:德裔美籍著名政治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等人编撰的这部《政治哲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古稀。腊至现代主要政治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和著作。随着施特劳斯作为著名政治哲学家地位的确立,并由于本书问世后产生的影响,本书已被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和权威教本。

国内学界大范围关注施特劳斯,是把他作为“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引进的。2002年,刘小枫撰写的引介文章《施特劳斯的“路标”》,可被看做是日后风卷学界的“施特劳斯热”的先声。

在《路标》一文中,刘小枫从施特劳斯的解释学入手,标举出西方古典作品中可以拯救现代性危机的“路标”,并号召读者进入施特劳斯的“思想深渊”。之后几年,通过“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系和辑刊,刘小枫引领追随者沿着“古典德性”这个方向行走。追随者的数量与日俱增,以至于施特劳斯的弟子罗森都忍不住说,现在施特劳斯学说信奉者最多的地方是在中国。

2003年,施特劳斯另一本重要著作《自然权利与历史》的中译本面世。甘阳在他撰写的长篇导言中为读者揭示了施特劳斯学派对美国大学教育、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所起的作用。

如果说刘小枫代表了“哲学施派”的一面,那么甘阳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政治施派”的另一面。后者2005年在清华大学所做的《新时代的“通三统”──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演讲,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毛泽东时代的传统和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传统融为一炉,其努力和雅法将美国建国传统融入西方古典传统一样用心良苦。

美国“哲学施派”和“政治施派”很难泾渭分明,而是深刻地纠结在一起。同样,中国对施特劳斯的两种理解也互为表里,据称刘小枫近年来一直“隐秘地”致力于对毛泽东与现代中国问题的研究,甘阳倡导的“大学通识教育”也正在推向深入。有论者提醒,要警惕“政治施派”在中国演变成对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辩护。

可以确定的是,在国内学界,“施派”和“反施派”都未真正形成,这一美国种子并未在中国的土壤里结出本土果实,顶多才刚刚萌芽。而这一“本土化”的过程,本可以将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推向深入,正如《政治哲学史》提醒我们的,古典的学问不仅是“政治”和“哲学”,还有“历史”。最近另一位古典学问大家沃格林在国内学界越来越受关注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追问中国自己“秩序与历史”的时刻是否已经到来?

作为一个复杂的哲人,施特劳斯在中国的明灭提醒读者还原他作为且仅作为一位古典哲人的地位,而《政治哲学史》这本书也能如其所是地被还原为“一本政治哲学的入门书”。作为古典作品的研读者,我们要臣服于读书人的命运,并用纯正的阅读去浇灌也许永远无法开花结果而只是默默运行的历史。

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16:04, Processed in 0.6240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