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2:52|查看: 535|评论: 0|原作者: 谷莉|来自: 中国民族宗教网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幅员辽阔的国家,除汉族以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聚居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松辽平原。由于各民族、各区域的人们在风俗文化心态上有不同于其它民族、其它区域的特点,因而审美观念、审美风尚、审美情趣方面相互也有差异,这就导致了文学、艺术当然包括美术在内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特征和风貌。

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宏丽的宝贵遗产。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白族、傣族都有不少的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著作和宗教典籍。在美术上各民族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品,更是灿烂多姿,像一颗颗瑰丽的珍珠,镶嵌的历史的长廊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并以其独特的面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民族都是爱美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实用又有特色的马鞍具和蒙古包; 赫哲人用桦树皮雕刻精巧的器皿; 达翰尔族男子雕刻的有趣的烟斗; 彝族的精美的漆器以及阿昌族、苦聪族独特的竹木雕刻。在服饰上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更是发展到了顶峰。每一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服饰,每个民族内部又有各种不同的服饰,可以说是色彩斑斓、巧夺天工、令人惊叹。著名的鄂伦春刺绣、苗族刺绣、侗族刺绣、水族刺绣、乌孜别克刺绣、彝族刺绣、瑶族刺绣,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独特魅力。在染织工艺方面有壮族扎染、白族扎染和苗族蜡染、黎锦、瑶锦、傣锦、维吾尔族大印花布……

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因而产生了许多造型各异的乐器,如象脚鼓、月琴、马头琴、冬不拉、笙等等。很多外国朋友都以购买收藏中国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服饰为荣,有的国家艺术博物馆甚至不惜重金收购,可见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魅力。当象脚鼓敲起来,马头琴弹起来,冬不拉响起来,那种美轮美奂怎不令人眼花缭乱、啧啧赞叹。

我国少数民族美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受宗教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人类历史上艺术和宗教几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宗教越发达的地方,艺术的发展越盛,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点。在我国少数民族美术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其宗教性,藏族艺术更是如此。

纵观藏族的寺庙建筑、雕刻、绘画,几乎无不是来自佛教的渊源,因此说藏族的传统艺术基本上是佛教艺术。

藏族建筑是壮丽的。在那雪山蓝天之下,最能引起注意的就是寺庙建筑,那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情调让人流连忘返。其实每一个寺庙都相当于一个佛教美术博物馆,里面往往有许多藏传佛教美术作品,从寺庙外观的色块、装饰物、铜雕、经幢,到寺庙内的壁画、唐卡、铜佛、经幔、柱头图案以及各种工艺品,这里神学和美学共存,崇佛与审美并行。它们往往建在十分荒野的山脊上,与造型别致、色彩古朴寺庙形成强烈对比,但又与自然环境协调。西藏的寺庙整体设计和建筑工艺方面,也都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形成藏式寺院建筑的完美体系和民族风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寺庙建筑,为典型的依山式建筑,整个建筑在蓝天白云阳光下显得金光闪闪、雄伟壮丽。其它平川式建筑如拉萨大昭寺也是典型的藏式建筑。

西藏佛教绘画艺术,包括壁画和唐卡。西藏寺庙壁画多得难以记数,壁画的题材包括佛、菩萨、佛本生经变相,历代高僧、大师、佛传及历史故事、民俗绘画、肖像画等。佛像画大都依照《造像量度经》或《绘画量度》规定的坐立姿态及手印来描绘,其画法多系单线平涂,笔法古朴而细腻,画面整体别具一格,壁画色彩鲜艳,所用颜料均为传统的不透明矿物质颜料,艺术效果非常强烈。唐卡是一种卷轴画,也是藏传佛教美术中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以后逐渐发展成一种画在布上的轴画,也可称作布画。作画时,画师先用木炭条在亚麻或丝绸的底部画出轮廓,再画四周小佛像或景物,最后着色所用颜料与壁画大体相同,成画后布底四周再镶以锦缎,上下两端贯以木轴即成。一幅完整的唐卡,其制作过程也成了一种宗教仪式,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则行事。

西藏佛教雕塑艺术最早出现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金、银、铜、石料、木头、粘土、酥油等。在所有藏传佛教雕塑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西藏的青铜雕刻有些受尼泊尔影响,具有特殊造型。藏族还有一种小型泥制浮雕名叫“擦擦”,雕刻的各种佛像虽然只有几厘米高,却有着大型浮雕的细节描写,非常精致细腻,色彩鲜艳,多放在塔中或卖给朝圣者作为护身符。另一种特殊的雕塑艺术是酥油雕塑,也叫酥油花,是以酥油为原料,利用酥油的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入各种颜色后,雕成各种各样的佛像、人物、建筑物、花卉、禽兽及各种图案,其造型别致,线条生动,色彩丰富,是藏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此外雕刻艺术中还有一种神奇的面具,有泥面具、漆布面具、木刻面具、铜皮面具等。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还具有受汉族文化影响,又不断纳入同化外部因素的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尤其在文化艺术方面,每一个民族都向其它民族吸收各种营养以丰富自己。每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组合、分化、融合的过程。不少民族有相同的地方,也都具有各自己的特点,但在美术方面各民族都或多或少地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有一些民族受外域文化的影响。如回族、维吾尔族等信奉伊斯兰教,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其清真寺的建筑是伊斯兰建筑和中国建筑的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许多藏传佛教的寺院是藏式殿堂、汉式殿顶、以及保存绿瓦红墙的建筑风格,在雕塑手法上又受印度、尼泊尔、汉地的影响。在绘画上跟中原的工笔重彩画法基本一致,画中山石河流的画法,多接近中原的山水面貌,唐卡与汉族卷轴画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呈现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特征。其它一些民族很早就和汉族杂居在一起,甚至建立政权统治汉族,所产生的艺术同汉族的艺术更是水乳交融,有着渊源关系,而且兄弟民族间互相也有着亲密联系和深刻影响。我国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更为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少数民族美术犹如千溪万流,汇聚到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艺术长河。

少数民族美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美术星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论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政治关系调适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06:20, Processed in 0.9048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