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2-19 20:16|查看: 243|评论: 0|来自: 科技日报

我国科学家完成50个水稻基因组相关研究工作

(记者:刘传书)科学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12月12日,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生院及深圳华大基因等单位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

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物种之一,在其从祖先普通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中,一些与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如穗粒、色泽、种子的休眠和出芽等)经常会发生显著性的变化。科研人员希望能从基因组水平上解析不同栽培和野生稻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以利于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水稻新品种,提高育种技术和水平。

研究人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0个栽培稻品系和1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共发现65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08000个小片段的插入/缺失,其中大部分为稀有突变;94700个长片段的结构变异和1.676个拷贝数变异。基于这些遗传变异数据,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数千个与人工选择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有些基因与水稻的农艺性状具有重要的相关性,而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据科研人员推测,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也可能与水稻的相关农艺性状具有重要关联。

项目负责人刘心说:“本研究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水稻全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特征,同时,种群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让我们从全基因水平上追溯了水稻的驯化历史,并证明籼稻和粳稻的起源的确是独立的,而且粳稻起源于中国普通野生稻。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为水稻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每日卫星照:澳大利亚艾尔湖洪水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20:46, Processed in 0.608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