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2-22 11:59|查看: 314|评论: 0|来自: 南方日报

广州黄埔下月起婚姻登记免费

“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 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将于3月1日~7日,在黄埔区南海神庙举办。记者昨日从主办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的波罗诞在以往千年祭海仪式、水神庆会、五子朝王、花朝祈福、岭南美食等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新增集潮剧、山歌、咸水歌、花鼓等岭南戏曲于一体的梨园荟萃,以及中国传统棋艺互动等丰富内容。此外,从3月1日起,黄埔区将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婚姻登记,有登记结婚打算的新人可提前预约。

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吉祥物叫“阿醒”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的吉祥物和LOGO。这只吉祥物名叫“阿醒”,其原型是一只具有浓厚岭南民俗特色的南狮,经过拟人化和卡通化设计而成,色彩斑斓,体现岭南民俗文化的多样性。记者看到,“阿醒”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身着传统的服饰,趣稚而可爱。

设计人员表示,“醒狮”的“醒”在粤语中寓意精神、聪敏、机灵,起名“阿醒”则体现了岭南坊间称谓的习俗。吉祥物的色彩丰富、喜庆,既体现“阿醒”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也是黄埔对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大家都认识每年在波罗诞中生动而形象的波罗鸡,而吉祥物却为何以南狮的形象来设计呢?

对此,黄埔区文广新局和旅游局局长孙恺敏表示,岭南民俗文化节的吉祥物设计思路是着重于从岭南民俗文化的角度去考虑,覆盖的范围要比“波罗诞”更广。而波罗鸡只是民间传播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吉祥物,这是两个不同的层次。“这一次大家注意到我们节日的名字很长,就是因为它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因为是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落户黄埔,我们也希望更加突出这个点。”

区婚姻登记处将推民俗特色婚礼项目

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据黄埔区副区长冼银崧介绍,从3月1日起,黄埔区婚姻登记处将迁往电厂西路(南海神庙西侧)新址办公,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婚姻登记,并将推出民俗特色婚礼项目。想在本届民俗文化节期间进行婚姻登记的新人可提前预约,即通过登录“广州市婚姻登记网上服务系统”网页进行网上预约,或拨打83177925进行电话预约。

冼银崧表示,免费婚姻登记不仅仅局限于波罗诞期间,而是从下月1日起全面实行免费政策,每对新人上门登记都可以免收9元工本费,但主办方牵头推出的民俗特色婚礼项目是“自选动作,而非免费”,不单是新婚登记,同样也欢迎包括金婚、银婚的夫妻及外籍夫妻参加。另外,本届民俗文化节期间,在南海神庙南广场牌坊顶部,还设置了“龙凤呈祥”景观,由一只彩凤和两条金龙组成。情侣可在景观前拍照留念、系同心锁、投许愿带、刻写铭言留念等。

巡游戏曲美食民俗大荟萃

记者发现,相比以往七届,本届民俗文化节的层次和内涵都有提升,将是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一次大荟萃。20支来自广东各地的文艺表演队伍,将连演7天“民俗文化精品秀”。今年的波罗诞在以往千年祭海仪式、水神庆会、五子朝王、花朝祈福、岭南美食等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新增集粤剧、潮剧、山歌、咸水歌、采茶戏、花鼓戏等岭南戏曲于一体的梨园荟萃,中国传统棋艺互动、民俗风物景观、民俗服饰、民俗摄影艺术作品展、民俗文化研讨等丰富内容。

游客还可以参加巡游,看表演、民间工艺展示,听粤剧、潮剧、山歌、水歌、花歌,叹岭南小食、深井烧鹅、黄埔名宴,与高手切磋棋艺……可谓天天有亮点,处处有体验。

上微博秒杀波罗诞门票

据介绍,主办方在南海神庙电厂西路划定了美食区域,邀请各地知名食品、饮食企业到现场,展示美食制作工艺,推广各式饕餮大餐。届时可谓各地美食荟萃,当然重点还是岭南特色美食。游客可在此品尝到波罗粽、肠粉、虾饺、艇仔粥、牛杂、鸡仔饼、老婆饼、豆腐花、双皮奶等具有独特岭南区域特色的小吃。

微博互动渗透于现代潮流达人的生活当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南海神庙广场将继续设立“微博墙”,欢迎广大“波罗诞”粉丝勤织“围脖”,通过网络即时分享热闹场面,表达祝愿。同时,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主办方还将进行一系列赠票、送礼等线上互动节目。详情请关注新浪微博@黄埔新闻中心,获取波罗诞门票秒杀、波罗诞纪念品抽奖的具体玩法。

▲纵深

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将吸引超100万人参与

今年的波罗诞还将举办“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让为期七天庙会活动更有看头。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在昨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是在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和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的基础上,将整合全省。厚族民间文化资源,集中展示活跃在南粤大地的民间技艺的一个大平台。

岭南民俗文化节能否永久落户黄埔?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白洁表示,岭南民俗文化节的设计,主要是依托传统节日的特定时间和空间,首届将黄埔区作为主会场,主要是考虑到波罗诞节气为春季。而到第二届,可能会另有设计,比如以秋季或冬季的节庆资源,以冬至、小年、春节、元旦、元宵等节气,把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按照这样的设计办下去。

岭南民俗文化节将持续3个月

本届民俗文化节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联、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黄埔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

白洁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岭南民俗文化节的相关情况。她说,岭南民俗文化节将是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全省范围的民族民间艺术、岭南民俗文化风情的大型文化活动,于2012年1~3月在全省范围举办,主会场设广州市黄埔区,分会场设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阳江、梅州、潮州8个城市及广州市番禺区,从1月起就开始相关活动,一直延续到3月底,涵盖了元旦、春节、元宵、“波罗诞”等相关节日。文化节期间将广泛选调邀请全省范围以及同属岭南地域的周边省区、港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杂技等,让中外游客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我省优秀的岭南民俗文化。

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以“春”为节点,以“欢乐岭南、幸福广东”为主题,主会场借助已成功举办七年的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的良好基础,通过举办“盛世欢聚”开幕仪式、“水神庆会”水文化展示、“五子朝王”民间巡游祭祀活动、“花朝盛典”花文化巡游展示、“黎园荟萃”传统戏曲汇演、“美食共飨”岭南饮食文化会展、“风雅颂歌”传统诗词文化雅集、“家园映象”民俗风物景观展览、“民艺体验”民间游艺互动活动、“岭南风情”闭幕晚会等十大活动板块,在七天之内有望吸引超过100万群众和游客参与活动。

将集中展示全省。厚间技艺

白洁在会上介绍了为何将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主体活动落户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原由。她说,把岭南民俗文化节与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相结合,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经形成的影响力,在波罗诞庙会的基础上对内容、形式、规模、档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整合、展示岭南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

白洁说,“黄埔南海神庙波罗诞作为岭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民间庙会,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丰富的岭南文化基因,七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的发展壮大,为岭南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是承接岭南民俗文化节的最佳载体。”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落户于波罗诞,将有利于整合岭南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引导更多的市民、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岭南民俗文化艺术,使南海神庙和波罗诞成为岭南重要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集中展示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对此,顾作义也表示,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岭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是岭南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传承延续方式,千百年来一直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的尝试,它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共享娱乐升平的大舞台,成为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机制的实践。

全市拥有70个市级非遗项目

广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春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广州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民俗方面的具体做法。他说,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广州是一座民俗资源异常丰富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出独具特色的、贴合当地民土风情的一系列岭南传统民俗。自2005年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广州市分别于2007、2009、2011年公布了三批共7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这70项之中,民俗类共计17项,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两项为国家级项目。除已列入名录的项目外,在2008至2009年全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还发现了50余条可归类到民俗类的非遗线索,在分布范围上遍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在时间上几乎从农历一月贯穿到十二月。

如何保存、传承这些传统、土生土长的民俗?

陈春盛以波罗诞为例,表示“广州已找到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即以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为依托,举办大规模、高质量、公益性的文化节庆活动,全方位满足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祈福、游玩、欣赏、参与等各种精神诉求,以此来宣传、推广、传承、发展传统民俗。”

▲温馨提示

1.门票:民俗文化节期间,南海神庙门票为20元/人;对身高1.2米~1.5米儿童、60岁―64岁成人半票;1.2米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荣誉军人、残疾人免票。

2.南海神庙开放时间:3月1日至7日:8:30至18:00

3.美食广场营业时间:3月1日至7日

4.交通

公交车:乘B1、B1快、B26、B28、B29、B30、B31、夜41公交车到南海神庙站下车,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地铁:乘地铁五号线到文冲站A出口,在文冲市场站乘B29、B30、B31到南海神庙站下,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

⊙ 记者:姚艺曲 通讯员:埔宣

广州拟强制规定男女厕位比例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4:23, Processed in 0.358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