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收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4-27 11:14|查看: 147|评论: 0

真相是影像世界的乌托邦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图4

图4

他的作品其实是一个有关当下国人生活、特别是介于中年与青年之间的一代人生活现实的重要隐喻。通过这个隐喻,我们见到存乎一代人内心之央的脆弱、混乱和焦虑。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

我们将从这些作品中看到,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芸芸众生,将话语建立在庸常社会的基础之上。这一主题抛弃了历史的宏大叙事,试图寻找一种历史叙事的新的可能。


穆弓(“微观: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录”策展人)

“微观: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录”日越纪实摄影原作展于2012年4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展览馆举行。此次展览是摄影师日越在过去10多年间对于这个世界的记录。他着迷于用镜头观察生活的丰富性与差异,“透过镜头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就像孩童在桌下看世界一样。”此次展出的60幅摄影作品由国内最专业的收藏级影像艺术品制作机构北京时间机器影像中心承制,均为收藏级制作。作品均刊载于近期由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微观一个时代的影像笔记》一书中,该书收录了日越拍摄于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的117幅照片,对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这个时代进行了个人化的影像记录。策展人穆弓对全部图片进行了解读。本版撰稿 记者:张晓媛


1“提供引起受众联想和思考的影像文本”

山东商报:选择并坚持“纪实摄影”而非其他摄影方式的出发点在哪?

日越:纪实摄影中,摄影师充当了“见证者”的角色,所以纪实摄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个人化的影像表达。个人化影像为受众呈现的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是一个能引起受众联想和思考的影像文本。这是纪实摄影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所在。

山东商报:人们希望通过纪实摄影看到真相,但为什么您强调的却是它的个人化表达?

日越:这个世界的真相与这个世界的照片其实没什么关系,摄影者所拍下的所谓真相,其实是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一种非常态或者一种表象。拍摄世界的真相是影像世界的乌托邦。

山东商报:图片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摄影师不但能用镜头说话也可以用镜头说谎,如何保证您见证的真实性?

日越:摄影师是特殊的社会成员,摄影师用影像讲述社会的真相,也可以用影像歪曲事实。影像的教化和符号化特性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召唤力,这种力量还会穿越时空把现实传述给未来,这是摄影的特殊使命。摄影师是需要高度自律和良知的职业。摄影师的立场应该忠于客观事实。这就需要摄影师的良知,也需要摄影师对拍摄题材深入了解,并在情感上面有所触动,要在事物错综复杂的表象下面,发现它的核心价值,然后通过镜头要它变成一种可有效传播的客观影像。假如对拍摄题材的把握不够,记录的影像就会有所偏颇。

山东商报:怎样在现实中提取到您想要的影像?

日越: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拥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与丰富的摄影理论、理念后,我发现摄影师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换句话讲就是,摄影师与周围人的一种关系:你是生活的闯入者,还是融入者。闯入者是一种旅游观光的眼光看待生活,而融入者则是一种体验式的,与被摄者之间是平等与信任的关系。你的拍摄行为其实是你作为一名摄影师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权。


2“拍摄不是问题,怎样表达才是问题”

山东商报:流浪者、新人类、农民工,是您最近几年持续关注的题材,为什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类人群?

日越:在摄影题材的选择上,我基本上都是选择我的生活范围内的,比较容易接近的,带有普遍社会意义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题材。流浪者、新人类、农民工,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底层、是边缘人群,我怀着好奇心去偷窥他们。我关注是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很容易捕捉到他们。这种关注的结果是,发现了隐藏的社会现实。

山东商报:数码技术的普及让每个人很容易就成为摄影师,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拍照,是不是每个人都在成为时代的见证者?

日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话题已经不再是摄影师们圈内的事,有时在饭桌上会听到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谈论摄影,秀自己知道的专业知识和摄影见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手机拍照功能的逐渐强大,一个“摄影民众”群体逐渐成型。与之相对的是,海量的视觉垃圾随之产生。不可避免的图像垃圾化是数码技术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赠品。图像的垃圾化是目前所有摄影师所面临的隐形问题。包括我,也是这些图像垃圾的制造者。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一年能拍摄大约5万张照片。在这些数量众多的图片中,大部分是表象照片,像生活纪念照阿企业宣传照阿新闻报道照片阿广告片啊等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影像意义的图片。所以,在当下而言,拍摄不是问题,怎样表达才是问题。摄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技术和新的传播媒介是每个摄影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强化自我影像的价值体系、保持个体思考的独立性,对于一名纪实摄影师而言,越来越重要。

日越,独立摄影师。1969年生于淄博,现居济南。1992年开始摄影创作,风格倾向纪实。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参展。主要作品有《方圆四十里》、《流浪者》、《新人类的节日》、《农民工都市梦》等。出版摄影作品集《最后的蒸汽机车》、《照相十五年》、《微观一个时代的影像笔记》。

1992年,还是车间工人的日越兴趣所至迷上了摄影,自此便开始了由工人到摄影记者再到独立摄影师的一系列个人身份的转换。20年间,日越不间断地以一种“在路上”的方式进行拍摄,并通过“纪实摄影”的影像语言“微观”这个时代。


图片解读

◎ 摄影:日越 图解 穆弓

图1 家族

2004年。山东邹平。

我们都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

在中国有无数个这样的普通的家族在广袤的土地上生长,世世代代在那里繁衍生息。鲁中平原一个名为于家坊的普通村落中,一个李姓家族的合影。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背后还隐藏着一种不可理喻的情感,那就是对土地的迷恋。

图2 基督教家庭

2003年。北京。

一个长年在北京打工的农民,把两个孩子从老家接到自己身边,一家人租住在北京的地下室里。

这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这个父亲和他的两个孩子面容严肃,略带拘谨,背景中破旧的房门,暖气管道,斑驳墙壁上孩子涂画的纸张,以及那条悬挂的旧毛巾,向我们透露出一个家的生活气息,我们愿意相信,这个家中充满温暖,每个人都会获得精神的慰藉。

图3 聚会

2009年。济南

这是一场上流社会的鸡尾酒会,当我们将其当成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时,我们会从这紧张的气氛中看到人性的冷酷和一种现代性的荒谬。这个场景告诉我们,骇人的东西不仅潜伏在阴影里,或者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有时,当我们和正派、友好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举凡参加过这种聚会的人,大概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这幅图片就像是这个时代社交的一则寓言。

图4 木马乐队

2009年。北京。

光线如利刃般撕开黑暗,舞台上那道强烈的光束将他吞噬。他双手紧握着话筒,跪倒在地,以一种被拯救的姿态,沉浸于自我的内心。所有的语言都消失在这一瞬间,一个时代的喧嚣在这一刻戛然而止。在这巨大的静寂中,我们听到歌者的心跳。

油画《受难之路》与电影《磨坊与十字架》的情结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3:49, Processed in 0.468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