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漆器竟是最古老天文观测仪 我学者确认两件文物为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测量仪 (通讯员:蒋家平 记者:许琦敏)两件出土于30多年前的神秘漆器最近被确认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测量仪。最新一期《自然科学史研究》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1977年,考古学家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公元前165)墓中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件漆器因功能不详而被称为“不知名漆器”,另有一对相互重叠的漆器圆盘,学术界也一直未能确认其实际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石云里教授与安徽博物院、阜阳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研究,终于揭晓了谜底。 圭表是古代测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竖直安放的表及南北方向水平安置的圭组成。汝阴侯墓“不知名漆器”的主体为完全对称、以木铰链连接、可折叠的两个部分,每部分各有一个可折叠的立耳和一个沟槽,槽中各填有一个龙头状和两个刀状木块──打开后顺着南北方向摆放,利用其北侧立耳在正午时投下 的影子,就能指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到来。 “这种类型的圭表适用的地理纬度是固定的。而我们的计算表明,汝阴侯墓圭表的适用纬度就在汉代长安到汝阴侯国(今安徽阜阳)一带。”石云里说。 这架圭表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四个节气日影所在的位置不是用刻度表示,而是暗含在木块和漆器上的一些特殊图案和位置中。最突出的是龙头形木块上春分和秋分的日影位置,标记它的是一个由四个“⊥”形符号围绕一个中央圆点组成的特殊图案。 “经古文字学考证,这个特殊图案与‘圭’字,也即‘立表测影’有关,更与《周礼》中记载的‘土圭之法’存在某种联系。漆器折叠起来的长度正好就是《周礼》描述的‘土圭’长度。”石云里说。 同墓出土的两个漆器圆盘,周围分别标有周天刻度和二十八宿坐标,此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星占工具,而国内有人则猜想是赤道式天文观测仪器,但两种观点都缺乏确切证据,原因是大多数学者都忽略了与它们一起出土的一只结构复杂的“漆盒”。 “这个‘漆盒’实际上是一个支架。根据计算,在汉代汝阴侯国的地理纬度上,这个支架正好可以把圆盘支撑到当地赤道面内,形成一架赤道式的天文观 测仪器。”石云里说,中国天文仪器上对赤道系统的普遍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汝阴侯墓出土的观星圆盘是这种仪器现存最早、且年代确定的一件实物。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