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5-16 00:04|查看: 180|评论: 0|来自: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张海英:“跟涨不跟跌”缘于价格联动机制失灵

▲辨析

⊙ 张海英(北京职员)

9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10日凌晨下调成品油价格。与以往上涨时颇多的抱怨相比,本次下调得到业界及百姓的充分肯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包括航空公司等在内的一些下游行业出现明显的“跟涨”不“跟跌”或“跟跌不及时”的行为。(5月14日《经济参考报》)

记者查阅相关统计发现,自2009年征收燃油附加费开始,国家发改委曾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其中包括两次价格下调,而燃油附加费只涨过两次,从未有过下跌。这意味着,下游行业只搭乘油价上升的电梯,而不搭乘油价下行的电梯,令人不解。

之前,“跟涨不跟跌”多发生在成品油生产、批发、销售行业。比如,“跟涨不跟跌”体现在批发价格松动,而某些加油站零售价格纹丝不动。再比如,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油价迟迟不动。

不排除下游行业看到上游行业从“跟涨不跟跌”中获利,进行效仿。因为,尽管包括出租车、航空公司在内的下游行业属于公共交通行业,但也是逐利性行业,会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不过笔者以为,“跟涨不跟跌”的主要原因还是成品油与下游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失灵。

比如,去年11月,发改委与民航局在通知中明确,当综合采购成本调整影响燃油附加最高标准提高时,航空公司如决定上调燃油附加,应在综合采购成本调整执行5日后出台;降低时,仍应在综合采购成本调整5日内相应下调或停止收取燃油附加。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通知要求,民航燃油附加费应该随着油价采购成本进行调整。

但事实是,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只是随着油价上涨,当油价下调时却“单飞”了。看上去成品油与下游行业价格联动了,实际上是各唱各的调。究其原因,机制似乎是理顺了,但体制不顺,成品油价格调整是国家发改委在主导,而民航燃油附加调整基本上是由民航公司自己决定,加之监管主体混乱,自然与成品油价格调整难以同步。

民航等下游行业“跟涨不跟跌”,为之埋单的是民众,而收益的是相关行业。无疑,价格联动机制只有真正联动,才能体现出价格联动机制的价值,现在,下游行业“跟涨不跟跌”让价格联动机制成为摆设。建立价格联动机制的本意是,既要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又要“联动”民生。然而,民航等行业的票价和燃油附加费,既没有反映出油价变化也没有照顾民生。因此,理顺成品油价格联动监管体制,应尽快而为。

本版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卞允斗:“机关人员去向指示牌”挂得好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06:25,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