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6-20 13:50|查看: 115|评论: 0|来自: 京华时报

航天员刘旺称等了十四年上天去开船

简历刘旺

■简历刘旺

▲简历刘旺

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小。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刘旺的回忆,是从山西平遥老家那条乡间小路开始的。

每个星期,在那条通往城里中学的土路上,他骑着全家倾其所有买来的自行车快乐地奔波。

风吹动少年的衣襟。他觉得自己像在飞一样,7公里的路一眨眼就到了。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真的飞起来──目的地是300公里外的太空。


最年轻航天员时刻准备执飞

1988年,19岁的刘旺从平遥一中考入飞行学院,毕业后进入空军某师飞行大队。10年后,拥有驾驶战机安全飞行1000小时记录的刘旺通过严格的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在近乎残酷的乘组选拔中,虽然历次考核成绩都十分靠前,刘旺却屡屡因毫厘之差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

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景海鹏说,刘旺就像山西老陈醋,越酿越香。还有人说,他14年磨一剑,最终利刃出鞘。刘旺自己则把这14年比作登山:即使攀登充满艰辛,即使没有到达顶点,登山者却很享受这个过程。

从而立到不惑,即使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成员,刘旺黝黑的脸上也留下了岁月痕迹。

失落过吗?想过放弃吗?面对这些问题,刘旺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只我一个人。这14年,我像其他航天员一样,时刻准备着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刻准备着。”


得知入选消息刘旺并不激动

“执着”“坚持”,是人们谈到刘旺时最常用的词语。“他对载人航天的追求和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每次选拔一结束,立即投入新任务的训练中,永远不言放弃。”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这样评价刘旺。

如果说心无旁骛地训练是刘旺等待飞天的方式,战友们太空飞行的历程就是伴随他一路等待的美好记忆。

神舟五号返回,杨利伟一报告“有开伞感觉”,站在指控大厅内的刘旺眼泪猛地涌出:人安全回来了,飞天梦实现了!

回忆起这一幕,不多言语的刘旺眼里隐含泪光。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过去每一次载人飞行成功完成后,刘旺总会给她发个短信,向这些托举航天员飞天的科研人员、教员们送去感谢与祝贺。

黄伟芬相信,这次也会收到刘旺的短信。“这次他是代表他自己。我为他高兴。”

得知入选消息后,刘旺并不激动。“有片刻的放松,之后便感到责任重大。”刘旺说,第一次手控操纵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对载人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对他个人来说责任重大。


1500次练对接成功率100%

太空中实施交会对接,需要控制好飞船的方向、姿态、位置、速度,考验航天员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准确控制的反应能力与天赋。空间环境在地面无法完全模拟,但地面练习无疑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

“每个模拟器状态不一样,有的延迟误差小一点,有的延迟误差大一点。我看他手控交会对接这么多次,不管模拟器是什么状态,都做得特别好。”刘洋说。

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刘旺的成功率保持在百分之百。即使在没有参数辅助的情况下,他的操作精度不仅超出工程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胜过了自动交会对接的精度。这一身百步穿杨而正中“靶心”的本领,曾让在训练现场突然设置“考题”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赞叹不已。

谈及“秘诀”,刘旺说,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练习次数,但也时时停下来静静思考。“我给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们打过无数次电话,请教他们设计的思路、原理、规律。原理掌握越透彻,分析问题越细致,操作才能更精准。”

刘旺的钻劲儿,让他拥有了庖丁解牛般的自如,也增添了乘组的力量。

“他在操作上的稳定程度,让我们对这次任务很有信心。”刘洋说。

飞天在即,刘旺唯一的难题是:怎样把上天的消息告诉身体不太好的老母亲。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太了解母亲了。农村条件差,母亲含辛茹苦把几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14年前航天员选拔时,她就舍不得让儿子去从事这一充满风险的事业。

看到关于神舟九号的新闻,母亲曾打电话给刘旺,你入选了吗?刘旺问,您希望您儿子入选吗?她说,不希望。

“我知道她特别为我担心。”刘旺说,“但母亲肯定也希望我实现多年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 家人记忆
靠谱的“孩子王”

昨天,平遥籍航天员刘旺在被确定为中国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后,原本安宁的老家忽然变得热闹非凡。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在刘旺家门前,记者和当地官员陆续前来采访和问候。

刘旺的妹妹刘昕告诉记者,在她眼中,哥哥曾是个靠谱的“孩子王”。

在1988年之前,刘昕一直与哥哥朝夕相处。童年的刘旺,总是带着一大帮伙伴玩乐,甚至邻村的孩子也专程赶来和刘旺玩耍。刘昕说:“贪玩的哥哥甚至要从白天玩到日落。有一次哥哥提着旧罐头盒做成的灯笼,带着伙伴们绕着村子奔跑。”

不管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是学习差的孩子,每当玩耍时都喜欢跟着刘旺,这也是大多数孩子家长所期望的。“记得小时候,有个孩子放学回家,这个孩子的母亲却说,‘找刘旺玩去吧,跟着好学生在一起能进步。’”刘昕回忆道。

据刘旺童年时期一位“玩伴”介绍,每次放学回家,刘旺都会张罗伙伴先写作业,大家三五成群地趴在刘旺家中的院台上。写完作业后,他们便像撒了欢儿一样地疯玩起来。

在刘昕的记忆里,哥哥学东西很快。基本上听过的曲子都能用口琴吹奏出来,而他只需用一周的时间去学习。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这也是母亲刘翠莲一直告诫刘昕的一句话,“你要以哥哥为榜样。”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中新网图/新华社

景海鹏称女性加入利于乘组心理建设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4:24,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