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收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8-21 17:35|查看: 176|评论: 0|来自: 深圳商报

娱乐导向决定王刚的锤式

▲贾志勇

无论怎么说,王刚老师主持的“天下收藏”鉴宝节目,除了鉴定各类文物的真伪,毕竟还要确保节目收视率,其娱乐价值,必须被兼顾,甚至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这柄“砸宝锤”砸出的其实是鉴宝节目的娱乐价值。

而且,这个鉴宝节目能够应运而生,有足够的收视率,应该是以国内外广大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乃至从事文物倒卖生意的人共同营造的文物市场为前提的。正是有了貌似庞大繁荣的文物市场,才催生了当下的“文物经济”。尽管这种“文物经济”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在遭受一些人的非议和诟病。

既如此,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们乃至从事文物倒卖生意的人,怀揣着自己拥有的或购买的文物,到“天下收藏”节目中碰运气,就得有两手准备,即文物被肯定或被否定。被肯定,自然是让人高兴的,而被否定,被砸碎,文物成为“砸宝锤”下的一缕孤魂,自然让人心痛。这份心痛,其实不仅是对这件文物真假的心痛,不是对文物本身价值期望的破灭心痛,而更是由这件文物带来的经济收益亏损,本利无归的心痛。

我想,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文物示人的,之所以非要赶鉴宝节目的“张”,只能说是经济利益作祟,是在拿文物当股票抛持。由此说,我们既然拿着文物去参与鉴宝节目,就得愿赌服输。

我们质疑鉴宝专家鉴定有误,这个可以理解。不管这个鉴定组织囊括着几个专家,三五位,还是一个团队。但金无足赤。专家们技术再高,也不可能每次每件鉴定都百分百准确。文物真品或珍品被砸碎,不过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大家看,而这恰恰是悲剧的本质,是悲剧所追求的效果。其实,何止是真品或珍品,即便是赝品,外观上也是很好看的。起码比我家在唐山大地震后领到的救灾物资,那一只粗瓷大碗好看。但它们就是被“砸宝锤”硬生生砸碎了。这一砸,带来的视觉冲击、心理震颤反应,足可以征服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天下收藏”真的让人欲罢不能。那就看吧,连续看,一直看下去。

这又不得不让我猜疑节目的用心。或许这一砸,就是收视率的伎俩。每次节目砸什么、砸多少,都是有数量有比例有预谋的。甚至,这情形极像电视剧《青瓷》中“张国立”与他“小姨子”进购完一件瓷器时,“小姨子”并不罢休,还要反身找到供货人,强购另一件同样的瓷器,之后对其施以致命一摔。甚至,每当砸下那一锤,王刚老师也是心痛的,他本是身不由己。

看来,我们只有喟叹了。喟叹当下人心不古,利欲熏心。像聊斋故事《石清虚》中邢云飞那样,宁可折损自己三年阳寿,也不舍得把宝石还给人家主人的真正爱宝者,真的是没有了。

知名文化评论人姜伯静先生在《北京晨报》刊文,呼吁“‘砸宝锤’下请留情!”而王刚老师的“砸宝锤”,在节目收视率利益挟裹之下,又如何能审慎而为,轻易不砸呢?

文物来路不明成藏家心病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00:09,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