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9-10 08:20|查看: 258|评论: 0|来自: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小文:中国走向精神富有,依据在哪里?

原标题:中国走向精神富有,依据在哪里?

叶小文

浙江,去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这个先富的地区响亮地提出:要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好啊,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走在前面了。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华民族的古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些格言至今掷地有声。历史上我们也曾富过。中国是文明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静、从容、大气、平和,有其境界。不应有了钱就狂了、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马恩多次论证,“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因此,它“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从全党来说,在90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执政时间延长、执政环境变化,成绩、鲜花、掌声、诱惑多了,精神懈耽意志衰退的现象难免相伴而来,虽乃局部无碍大局,任其蔓延也会瓦解党员干部的斗志,动摇执政根基。

从全国来看,“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因为我们实在是穷惯、穷怕了,穷病穷病,多是穷出来的玻但富,也会富出病来。改革开放极大地根治了穷病,但不能“富得丢掉了魂,穷得只剩下钱”,不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

信仰的动摇是危险的动摇,信念的迷茫是最大的迷茫,理想的摇摆是根本的摇摆,思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在心灵和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在中国还相对贫困的30多年前,邓小平就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当下,胡锦涛又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已如春潮扑面滚滚而来,我们分明闻到了它的气息,听到了它的呼唤,感受到它的脉动。再过数年且看它,必将席卷、覆盖、深入、渗透于全中国。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男教师逃离中小学引关注:挣得少社会认同感低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3:0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