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文化艺术收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0-20 14:35|查看: 246|评论: 0|来自: 东方网

上海时尚地标M50华丽转身

从“房东”变身“房客”上海时尚地标M50华丽转身

编者语:即将到来的11月1日至7日,是上海以“设计”之名亮相的一周。由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主办的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一批来自不同设计产业领域的人物、品牌和场所将被授予年度奖项。今日起,晚报将与他们展开系列深度对话,为读者展现其产业历程中爱与痛的世界。

东方网10月19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一片纺织工业的老厂房遗迹、苏州河畔一面涂鸦墙的尽头、一座圈内耳熟能详的艺术群落……提起M50,这个脱胎于“莫干山路50号”的创意符号,一直与城市坐标的物理空间紧密相连。

但坐在记者面前的M50总经理王艺,自我认同的身份却不是园区房东,而是更近乎品牌总监。昨天她对记者透露,致力塑造创意品牌的M50在与沪上商业体、电子商务平台洽谈渠道建设,以M50命名的商店正待入驻。

曾被作为上海老工业转型经典样本的M50要书写新传奇,步调依然缓慢,王艺也坦言,品牌转型已历时4年,M50想走出的是一个门牌号的困惑。


网上创意园两度改版

早在2008年,M50就想挣脱单纯“房东”的身份。“M50是起源于莫干山路50号这片厂房,但物理空间是有限的,我们为了想无限拓展它的边际,动了不少脑筋。”王艺告诉记者,2008年厂房满租,如何衍生盈利模式,辐射商业价值就成为纺织集团议桌上的课题。

当时想到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建一个创意产业的门户网站,第二就是品牌转型,不过网站的实际运营效果并不理想,碰到了许多困难。”记者了解到,按照彼时设想,网上创意园也被切割成与园区配置对接的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仓库等板块,供设计师付费进驻。

为了跨越原先春明粗纺厂单纯自有物业租赁的经营范围限制,2008年还专门成立了公司运作,但金融危机却让设计师掏不起腰包。“2009年4月网站上线了,艺术市场却受到危机的剧烈冲击,最后是由我们园区出钱维护了一年,免费向艺术家开放。”

2010年网站改版。“我们增加了"社区"概念,侧重圈子互动,但效果还是一般。”于是一年之后,网站再度改版,变身网络媒体,“现在是以咨询为主,变成了和专业展会、同行媒体资源互补的网站,取消了原先代售产品的"创意仓库",因为发现这个功能被淹没在大量咨询中,很难实现销售。”网上创意园的突围与碰撞,磨合着M50的商业脾性,怎么把创意做成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风花雪月,远比第一次转型更富挑战。“1999年老厂房开始租赁,当时只想盘活存量房产养活下岗工人,2001年周边画廊、艺术家正好租约期满看中了厂房,慢慢的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调仓,到2005年已有7、8成"房客"是视觉艺术家。”

第一次的转型让M50成为上海最早一批创意集聚区的实践者,见证了上海城市与城市创意的发展与变化,并在2004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上海十大时尚地标之一。


从“收租”到“付租”

网上创意园理想丰满、现实骨感,M50便将目光聚焦到了品牌转型上。“比方取消网上创意仓库后,我们就想借知名的电商平台建设销售平台,现在还在洽谈阶段。”王艺对记者解释。

2008年开始的品牌转型,M50最初的触角还伸不到商业模式的突破,只是园区内部的架构梳理。“过去的团队主要是招商、物业,这一年我们开始向市场推广、产品研发过渡,将保洁保安这块外包给了其它公司。”

“我们开始向园区内的企业传递政府政策,成立M50设计联盟,就是由我们承接老厂房改造项目,再让租客来做,由M50集约管理,同时还对参观者提供解说服务,配备了专门的讲解设备。”或许是因为国企的谨慎属性,品牌转型最初并没有实现园区边际的延伸。

今年注定将是大跨步之年,几种颠覆性的品牌经营模式正在酝酿之中。“园区内有一家我们和木马设计联名的实体店叫"M50/漫生快活",单店面积有500平米,想让它先走出莫干山路50号,在商业综合体里开出连锁。”

王艺对记者透露,不少商圈对M50/漫生快活抛出橄榄枝,以增加商业体之间的差异性。“店的定位是有设计感的新瓷器,我们还通过网站组织了陶艺体验的团购,现在主要谈的是争取租金优惠。”

另一种商业模式则是与大型商业集团、政府部门签三方合作协议。“我们扮演的角色相当于集成供应商,以一个三方共同商议的品牌在各地机场开分店,由我们去找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设计感的产品,实现资源互补。”对此,上海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何炯对记者表示,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形成自我孵化能力,不仅帮助设计师成长,作为园区自身品牌的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人才、产品成软肋

不过,对于全新的商业拓展可能面临的挑战,M50也一直在评估之中。“最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入驻商业体、机场之后,每天都会有租金压力,比方"M50/漫生快活"在园区内现在每月销售额可以达到10万元,但这是在单店面积500平米,并且客单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实现的,未来我们在商业体的门店只有60平米,客流基数虽大,客单率肯定不如园区。”

也正是想避免莽撞,M50先行的是做产品内部的梳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想做集成供应商,但究竟有什么产品可以被集成?”王艺告诉记者,以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谈判为例,平台要求所售品牌必须有注册商标,这就筛选掉了一大半产品。

“如果我们要在上海的机场开店,那么原创于上海本土的兼具功能性的设计产品,同时又可以带给旅客地域体验,这样的产品量还不够大。”在她看来,设计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够通畅,需要有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出面协调渠道商、制造商与设计师的利益。

另一个困扰她的问题则是人才稀缺。“从高校毕业的人几乎不能直接用,许多做设计的人不懂工艺,新生代又是独生子女,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对于客户的产品体验不够关注,另外优质的管理团队也相当稀缺。”

流散日本的珍稀文物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2:35,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