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20 12:59|查看: 428|评论: 0|来自: 《大众文艺》

论四川茶馆文化对四川金钱板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地理和文化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渗透下而形成的,说唱艺术之所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标志,就在于它的唱词、音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构成地域文化的因素,一般说来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自然环境,第二是社会结构,这两大因素深深的影响了包括曲艺音乐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发展。1在说唱音乐的表演当中,无不体现出当地的自然环境、语言、人文习俗、生活习性等等地域文化的特点。

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面就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形式,金钱板是植根于四川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特点与四川省的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东与湖南、湖北、重庆市接壤,南接云贵高原,西靠西藏,北邻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省的地势属于东边低西边高,西部是连绵巍峨的高原,东部是被高山高原所环绕的盆地,四川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盆地更是地肥水美富甲天下,被称为“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这不但使四川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偏安乱世的富庶之乡,更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形成和造就了灿烂的蜀文化艺术。


二:茶馆文化

在四川,茶馆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标志之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是由于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四川人爱坐茶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稀奇的事情。在四川盆地的中心成都市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成都平原有河流交织于内,被群山环抱在外,于是在这样滋润的天地里便灌溉出来了一方乐土,成都茶馆就也在这方乐土上繁衍发展了,使得它具有了一种温婉祥和的秉性。在巴蜀文化中,茶馆文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茶馆不仅可供客人品茶消遣,还是“三教九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社交场所和交易场所。

在四川城乡,几乎处处都有茶馆,而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那里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其茶馆的数量在全国堪称榜首。“据清末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1909年成都有街巷516条,茶馆454家,较为著名的有文庙街的瓯香馆、陕西街的广春阁等等。1935年1月,据成都《新新新闻》报统计,成都茶馆有599家,每天茶客约12万人,而当时成都全市人口不到60万。1941年据成都市政府统计,有茶馆614家。解放前夕,成都百业萧条,但仍有茶馆近600家。”2

在新中国诞生以前,许多金钱板艺人都是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所以没有资格登“大雅之堂”来献艺,只能在当地的城市以及乡镇等贫民聚集的地方演唱,比如在街头、集市、码头、扯谎坝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金钱板艺人便由街头巷尾的叫唱逐渐转为了进入茶馆书场的演唱,不过由于这些艺人生活很贫穷,所以他们经常以跑江湖的形式穿梭于各个茶馆进行演出,即在一个茶馆唱完故事后,观众会给一些小钱,他们再到下一个茶馆表演。


三:茶馆文化对金钱板的影响

在四川的城镇当中,不管是在茶馆或是街头等公共娱乐场所,随处都可以欣赏到类似金钱板曲艺艺人的表演。“六对山人在《锦城竹枝词》中描绘嘉庆年间成都曲艺的盛况道:‘清唱洋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堆莲花落,都在廖儿《哭五更》’。”3“清末民初艺人邢锦生也有两首竹枝词说道:‘胡琴听罢又洋琴,满日生朝客满厅。把戏相声都觉厌,差强人意是三星’,‘萧条市井上初灯,取次停门顾客疏,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4所以由此看出,曲艺与茶馆是密不可分的,目前金钱板的主要表演场所就是茶馆和街头,而茶馆又是与四川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包括现在,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四川人就会相互邀约呼唤去坐茶馆、晒太阳,这又是一个极具地方色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实四川人的这种悠闲生活与四川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分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北方有些地方自然环境的条件比较艰苦、恶劣一点,所以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就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因此在四川这样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相对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当中,自然很容易养成人们闲适安逸的生活习性,所以坐茶馆也成为了这种习性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四川,绝大多数人进茶馆并非冲着“茶”本身而去的,而在乎的是茶馆的氛围,比如那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众所周知四川人喜欢摆龙门阵,因为四川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四川人不用终日劳碌,而在过去的旧社会,人们没有收音机、电视、网络等娱乐消遣的工具,所以茶余饭后、劳动闲暇的时候,人们就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加上那个时候识字的人也不多,所以这样摆龙门阵的方式无疑是一个交流感情交流思想的最好方式。

而在茶馆里人们除了相互的交流以外,还可以欣赏到像金钱板这样的曲艺表演。说唱艺术在四川历史悠久,从四川各地出土的东汉时期形态生动的陶俑上,可以窥其优秀传之一斑。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述当时的成都:“子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说……”,借过生日之际,请戏班或评书艺人捧场,必是官宦商贾人家的时尚之举。5到了清代时期,说唱艺术在四川就极为流行,并且在清代移民文化的推动下,那些从外省传来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在四川的文化土壤中,不断与四川本土的音乐文化相融合,逐渐衍生出许多有着浓郁四川气息的艺术,比如扬琴、清音、金钱板、荷叶、莲花落、车灯等等,并且深受四川人的喜爱。清代是大多数四川说唱音乐曲种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它们都是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并受到移民文化的滋养,吸收和借鉴了各种外来的音乐文化,兼收并蓄,不断融合和调整,化为己有。金钱板就是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是植根于民间,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种。在金钱板说唱的故事里,人们不仅可以听到像《乾隆访江南》《武松传》《岳飞传》这样的传统段子,可以听到许多根据历史和真实故事改编的新段子,比如《双枪老太婆》《断头山》等等。四川人也习惯把在茶馆里听说唱艺人讲唱故事称为“摆故事”,在金钱板的表演当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艺人们说“听我来摆一摆”这样的开场白,无论是自己摆,还是听说书艺人摆,一个“摆”字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地方色彩。

清末傅崇矩在《成都通览》中就对成都人“好聚谈”的习性有过描述,用四川话来讲就是喜欢摆龙门阵,这个不仅指成都,整个四川无不如此。在四川摆龙门阵又叫“冲壳子”,在北方俗称“侃大山”。关于“龙门阵”一词何以得名,说法都不一,有认为是得于唐朝时期的薛仁贵征东时大摆龙门阵的阵势,明清以来,四川的民间说书艺人就常讲薛仁贵征东时摆布阵势的故事,因此家喻户晓。据说这个龙门阵离奇复杂、变化莫测,与许多迷离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十分类似,所以四川人就将讲故事统称为摆龙门阵,再后来就引申为各种闲谈都是摆龙门阵了。四川人所谓摆龙门阵就是指人们聚在一起讲故事、谈天说地、闲谈聊天,小时候可以听母亲摆故事,长大后不仅能听,也能加入到摆故事的人群当中去了,上至天文地理、传奇故事,下至人情世故,从古到今都可以娓娓道来,在摆谈中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丰富了大家的娱乐生活,一举两得。

所以金钱板艺人正是利用了四川人爱坐茶馆、爱摆龙门阵的这一大爱好,把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生活,进行整理和艺术加工,使之形成一个口头文学,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流传下来,因而它是植根于民间,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创作出来的结晶,并且也是与茶馆文化息息相关的,可以说,金钱板是在茶馆文化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它对金钱板的流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注释

1.参考冯光钰:《对曲艺中说与唱创作规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9页

2.四川省文联组织编写:《中华民俗大典·四川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孙旭军、蒋松、陈卫东编著:《四川民俗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440页

4.孙旭军、蒋松、陈卫东编著:《四川民俗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440页

5.陈锦:《川人茶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4


§ 参考文献

[1]陈锦:《川人茶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四川省文联组织编写:《中华民俗大典·四川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孙旭军、蒋松、陈卫东编著:《四川民俗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4]冯光钰:《对曲艺中说与唱创作规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 联系方式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略论巴蜀川主信仰及其影响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23:2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