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20 12:59|查看: 434|评论: 0|来自: 青年文学家

四川方言“茅司”、“人户”考──兼论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义

四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较之普通话,虽然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但在词汇方面还是有很多自身的特点。考察四川民间口语里的方言词,通过它们词义演变的历史,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一些词汇,从中能反映出一些古代文化或者地方民俗。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下文将试考四川方言中的两个方言词“茅司”和“人户”,并简要介绍分别与之相关的古代的厕所文化及四川民间与婚俗有关的“看人户”习俗。


一、“茅司”与厕所文化

“茅司”,也作“茅厮”、“毛司”,即四川方言对厕所的俗称,把“厕所”叫作“茅司”,不只限于四川方言中,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调查:河南林县、安徽安庆、湖北武汉、福建南平、安徽绩溪、浙江象山等地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同样的用法。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按茅司,通俗谓之茅池,即厕也。”《汉语大词典》、《成都方言词典》均收录此词。清翟灏《通俗编·居处》:,《传灯绿》:赵州论谓文远曰:东司上不可与说佛法。朱晖《艳倒绿》载宋人《拟老婆赋》有‘寻东司而上茅’句。按:理言毛司。据此,当为茅司也。”由此而得“茅司”一形。

那么何谓“东司”,《汉语大词典》收有两个义项:①唐代设于东都洛阳的官署总称。并引唐代韩愈和白居易的诗为例。②亦作“东厮”。指厕所。《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定眼再看时,却是史大汉跄蹲在东司边。”“东司”原来作为官署的总称,后来才发展出“厕所”义,而最初多出现在佛教典籍中。如《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四:“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献。茅屋上安鸥吻。见后为甚么不衔华献。佛殿里掘东司。”李新魁认为:“东司:厕所。案:古代厕所多建于房屋之东面,故曰东司。”而方国平的“东司”表“厕所”义的由来》一文中认为“东司”表厕所义是基于避讳考虑的委婉说法。

同时,“茅厮”一词收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民间方言词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大家头宗要脱干系,二宗听见重赏,不顾命的混找了一遍,甚至于茅厮里都找到。”而“毛司”一形又见于《汉语大词典》,《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分付取刀来,等我把淫妇剁作几截子,掠到毛司里去。”“茅厕”见《汉语大词典》:“厕所。”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儿,上茅厕去也骑马哩。”“厕”根据《汉语大字典》也有“Sl"的读音,因此,“厕”和“厮”因形近音同而可相互替用。祁门《黄门膳契簿》:“有得保古墙外牛栏厮所在内,情愿将本边分法取一半尽行立契出卖与黄得保名下。”刘慧珍辑校时即在“厮”字后加上了“厕”。因而在方言中因音同出现了“茅司”、“茅厮气“毛司”等词。

厕所在古代也称作“国”、“泪”、“囿”、“轩”等,大概起源于先秦时代,《左传·成公十年》中就记有“(晋侯)将食,张,如厕,隐而卒”。汉人刘熙《释名》:“或曰泪,浊也;或曰囿,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或曰轩,前有伏似殿轩也。”“国”,《说文解字》:“国,厕也。从口,象泵在口中也,会意。”段玉裁注:“人厕或曰国,俗作涵。”从字形看,中间是猪,外面是厩,意思是猪关在厩里面。而“国”之所以解释为厕所,原因则在于我国古时的厕俗,那时的厕所大多是与猪圈建在一起的,厕所既是圈猪的厩,又是人大小便之处。《国语·晋语四》:“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没于泵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囿”《广雅·释宫》:“囿,厕也。”又《玉篇·广部》:“厕,囿泪也。”《说文解字》:“厕,清也。”段玉裁注:“清、囿,古今字。囿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6]厕所本是至秽之处,这里取其反义。“轩”,《辞源》第五个义项是“厕所的别称”。

古代有重厕之风。古时,豪富贵门对厕间的设施十分讲究,流于奢侈。《晋书·刘宴传》记述道:“(刘宴)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捆褥甚丽,两碑持香囊。宴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因为厕所中华丽的设置,使得刘塞以为走进了石崇的卧室。古时人们信仰的神灵无处不在,有山神、灶神、财神等,就连厕所也有厕神,但厕神原型不一,不过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当为紫姑,最早见于南朝刘敬叔的《异苑》:“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后来就把每年正月十五定为祭厕神的日子。


二、“人户”与四川“看人户”习俗

“人户”,蒋宗福先生的《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即释为“人家”,《汉语大词典》收有两义:①民户。②人家。指亲友家。沙汀《减租》:“装做走人户样,先让母亲带了大娃动身。”这里应当以“走人户”为词,“走人户”,也即走亲戚,是流行于四川的社会习俗,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一般要带上酒、糖等礼物。

同时,“人户”见于《汉语方言大词典》,它的第一个义项是“人家,多指婆家”。比如四川方言中由介绍联姻而形成词汇“说人户”“看人户”“放人户”等,“说人户”收于《成都方言词典》:“给女孩子介绍婚姻对象。”;“放人户”亦见于《成都方言词典》:“姑娘订婚或出嫁。”川虽然“人户”在“走人户”可与《汉语大词典》的第二义项“人家,指亲友家”相合,而“说人户”“看人户”、“放人户”又可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第一个义项“人家,多指婆家”相合,但无论是在表示“亲友家”还是“婆家”时,都有附加成分“走”、“说”、“看”、“放”等,因而“人户”是因为在这些词组里面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户’,的“亲友家”、“婆家’仪,见于四川方言中,而“人户”释为“人家”,却史料众多,如《史记·吴王湃列传》:“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得二千石。”《水浒传》第五回:“那大王把手来扶道:‘你是我的丈人,如何倒跪我?’太公道:‘休说这话,老汉只是大王治下管的人户。”,以上文中“人户”皆可释为“人家”。总的来说,“人户”就是“人家”的意思。

中国人历来把结婚看成是传宗接代、绵延香火的头等大事。我国古代婚姻的仪式有所谓“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四川地区流行的婚嫁习俗,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上没有离开“六礼”的内容。比如四川方言中的“看人户”、“算八字”、“定日子”、“送期单”等。古代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诗经·齐风·南山》说:“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样,男女结合就只能靠媒人搭线、父母做主,而媒人说媒,往往夸大其词,出于谨慎和稳妥,就形成“看人户”的习俗。

“看人户”又称“看人、上门、访人户”,是四川农村由介绍而联姻时必有的礼俗之一。其实看人户的习俗已见于宋代,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而“看人”在四川各地的习俗中往往又不尽相同,有男方到女方家,也有女方到男方家的。比如女方到男方家,女方团队一般由女方的父母、舅父、舅母及婶娘等组成,着重考察未来女婿的相貌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但是在看人过程中男女双方都可能“做手脚”,比如找亲友中健壮的小伙或漂亮的姑娘来顶替自己有缺陷的子女。由于“明访”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同时时间过短也无法全面了解,因而出现了“暗访”。暗访,则是委托亲朋好友四处打听对方家庭情况、个人品行等。只有双方都把人看上了,才能进入下一个送礼订婚的阶段。


@ 联系方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谁是巴蜀第一才女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17:49, Processed in 0.343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