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4-1 08:25|查看: 242|评论: 0|来自: 重庆晨报

邓海建:半数科研经费用在去佳木斯的路上?

3月29日闭会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印发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据悉,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目前,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3月31日《济南时报》)

西装革履的课题组,却在经费支出上“偷梁换柱、瞒天过海”。要不是57万元预算中将近一半都以差旅费的名义支出、要不是这些差旅事项还一应都是各地往佳木斯去的单程火车──浑水摸鱼估计就不会这么容易被发现了。

这当然不是一家高校的闹剧,类似的事情其实还不少:比如2012年底,河南省审计部门也公布了2011年度省级财政审计报告,结果表明,2011年被审计的河南5所高校,不仅违规多收学生近2000万元,还乱花了9000多万元,部分款项已无法追回。其中,报销了3986万元的假发票和不合规票据。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这些虚假发票和明显有问题的差旅费凭据,怎么就轻松报销掉了呢?若不是审计监督部门稍稍留心,高校的财务管理何至于“马虎”到这样的地步?

科研经费半数归差旅,这种诡异的“报销法则”起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的财务制度混乱;二是某些科研课题纯属混经费,“跑项目”不仅仅是个传说。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这样的明目张胆,结果也只是“课题组责任人已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而已。报销制度未变、财务管理未变、科研审查未变,这种点到为止的问责,比罚酒三杯有意思吗?

⊙ 邓海建(编导)

李拯:当雷锋遇上“理性经济人”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3:04,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