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5-19 07:24|查看: 372|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于骞:谁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伪问题”?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等单位完成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2.55万人,经过各方努力,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有所缓解,但远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且新的问题仍在不断出现。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中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难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来自父母的正常的物质关爱和情感呵护,由此给他们的身心成长和人格发育造成负面影响,令他们面临成长障碍,出现人格缺陷。

最初,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帮扶,主要放在生理健康和物质资料方面,努力让留守儿童吃得有营养、上学有保障,能在寒暑假去父母工作的城市与父母团聚。后来,留守儿童人格缺陷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仅仅让留守儿童吃好、穿好、有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儿童在身心成长和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之爱,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缺失,而且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缺失。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是其他任何人的物质帮扶和情感关照都不可能替代的。要避免出现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避免产生留守儿童,为此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和福利保障水平,包括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使他们的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症结不难,找到解决办法也不难,但相关政策措施为何迟迟不能全面部署并迅速落实到位?除了受财力、政策协调、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制约,还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因素,就是观念问题在拖后腿──从决策者、研究者到社会公众,不少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政策措施的部署、落实缺乏紧迫感和现实的压力,在一些职能部门那里,甚至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要没有酿成大问题,就大可继续拖下去。

一名有影响的学者曾发表文章,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个伪问题:“我们这茬人打小就是留守儿童,很少跟爹妈在一起,因为爹妈都是忙工作。其实也没什么好惨的,无非(在)幼儿园多待了几个月。我在幼儿园住三个月,我家没人接我,都在忙工作……那个时候谁说过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了?”他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部职工忙于工作,将孩子寄宿在幼儿园或小学,所造成的留守儿童,既没有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大,受到的影响也没有后者深。但那个时候没人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未必就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学习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人格缺陷呢?答案未必是否定的。即便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没有成为严重问题,也不能推论说,今天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全国妇联等单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了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努力,值得肯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不是什么“伪问题”,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教育公平的一块“短板”,任何漠视、幻觉、偏见与傲慢,只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大伤害。全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再也不能继续拖下去了。于骞(北京 编辑)

原文标题:谁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伪问题”?)

周常武:“两手抓”遏制滥建楼堂馆所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21:44,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