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6-19 19:16|查看: 313|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蛟龙号首位乘客在南海海底发现奇观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19日消息,题:在南海海底发现奇观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旭东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首位“乘客”,这位海洋专家在南海海底见到了一种奇特景观。他表示,新发现的物质不能确定是生物还是矿物,可能是人类从来没见过,甚至从来没听说过的海底景象。

周怀阳介绍,18日下潜的目标点与前一日相同,都是南海一冷泉区。但是在距离这个目标点600米左右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景象。“在一个20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些类似石笋的柱状物体,乳白色,大约40厘米至50厘米高,每隔二三米就有一个,这个区域还有气孔冒泡。”他说。

“潜水器像直升飞机一样,从这个区域上面掠过。我们一直在细心观察,并拍摄照片和视频。当我们准备取样时,发现已经过了这个区域,非常遗憾没有取到样品。”周怀阳说。

“因为没有样品,所以不能确定这些东西是生物还是矿物,同样也没办法知道这些东西的成分和生长机制。但这个景象确实非常奇特,非常漂亮。”他说。

周怀阳感叹道:“海底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有了‘蛟龙’号,我们将发现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东西。”

虽然没有取到这个特殊区域内的样品,但周怀阳所搭乘的“蛟龙”号并没有空手而归。即使回到母船甲板上,“蛟龙”号左边的机械手依然紧紧地抓着一个碳酸盐样品。

这个潜次中,担任主驾驶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操作“蛟龙”号机械手共斩获了88个贻贝、18个毛瓷螃蟹、7个帽贝和2块碳酸盐样品。

记者看到,海底贻贝与大家经常食用的贻贝(俗称“海虹”)外形非常相似,只不过呈褐色;毛瓷蟹爪上有明显的毛,壳的表面看上去非常光滑且有光泽。

专家表示,这些生物样品有利于研究海洋极端环境下生命间的密切关系。海洋极端环境下的生物链属于黑暗生物链,他们不依光合作用,而是依海底流体中的甲烷和硫化氢等为生,现在对这个生物链的认识还很少〃完)

原文标题:中国网事|"蛟龙"首位"乘客"在南海海底发现奇观)

雷政富最后陈述称审判客观公正 其妻出庭作证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7:40,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