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7-5 10:16|查看: 319|评论: 0|来自: 大河网-河南商报

解放郑州纪念礼堂被拆除 邓小平曾在此指挥工作

旧貌 图片来源于网友“精神中原”博客

故地换新颜 河南商报 首席记者: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见证过诸多重大历史时刻、曾是解放郑州庆祝仪式举办地,如今,这里正在施工,建一栋大楼。

这也让周围市民心意难平:“日本侵略郑州的领事馆都留着,和它意义差不多的解放郑州的纪念礼堂,怎么就给拆了?”


现状
解放郑州纪念地已被拆

郑州市南顺城街和大同路交叉口,一栋大楼正在施工,方方正正的模样,大楼主体已经成型,围挡还没拆。

工地旁边,是南顺城街上的老房子,一排沿街店面,还是古色古香的样子。大同路上,高楼商店林立,此处不远,便是郑州火车站中心地带,这栋楼将来不管建成什么样,可能在周围林立的大楼中,也不会有更多特别之处而使人多看几眼。

从2012年8月这里被拆,就让老住户老高想不通。“东三马路上还有个日本领事馆,日本人的东西都能留下来,解放郑州的纪念地,意义不比它小,为啥就拆了?”

被拆前,这里是河南省武警总队干休所礼堂。新中国成立前,它的名字是郑州绥靖公署,2011年,入选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对着一堆钢筋水泥,实在无法想象它的样子。再去找,就只能看老照片了。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别治明曾参与郑州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整理工作。从他提供的照片上看,这是栋泛黄的建筑,隐在庭院深处,庄严肃穆。

他介绍,该建筑占地约580平方米,横向跨度达15米,属大空间公共建筑,侧立面属于竖向高窗,既能减少外界干扰对室内的影响,又可以满足采光和通风,造型别致,美观实用。

而它入选的原因,更在于是郑州市为数不多的革命纪念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的军事重地

实际上,这块地的历史,远不止将来我们看到的一栋大楼。

从郑州市二七区地方志办公室的资料看,早在清康熙年间,就有关于此处“吕祖庙”的介绍。

按照记载,这里原为吕祖庙旧址。庙内地势较高,建筑小巧玲珑,有参天古槐,清静幽雅。吕祖,指的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旧时在郑州城乡广为流传,吕洞宾曾在郑州小西门上坡古城墙上歇息过。

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为净化社会风气,破除迷信,拆庙毁像,吕祖庙被夷为平地。

抗战胜利后,郑州专员公署在此处建了个可容纳600多人的礼堂。1945年秋,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由漯河移驻郑州的这个大礼堂内,并改称为郑州绥靖公署,这是国民党派驻河南的最高军事机构。1946年6月,该绥靖公署调集重兵,向鄂豫地区的共产党武装发起进攻,开始了全国性内战。

解放战争期间,很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如顾祝同、范汉杰、白崇禧、何应钦、杜聿明、陈诚等,都曾在绥靖公署落脚。临近解放,国民党溃逃前,此处成为军事重地,有荷枪实弹的哨兵把守,禁止行人过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10月22日,解放郑州的战役打响后,郑州城内守军,早上6时不打自溃,开始弃城向北逃跑,郑州城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同日,郑州宣告解放,解放军接管绥靖公署。

当天中午,解放军二野一纵首长杨勇、苏振华在公署中山礼堂开会,庆祝郑州解放。

就在这一天晚上12时左右,邓小平、陈毅踏着硝烟,率领指挥部和郑州市军管会人员,连夜赶到了郑州。在郑州绥靖公署内,他们来不及休息,就紧锣密鼓地安排着郑州市军管会有关人员和各项应开展的工作,第二天就又挥师东进,投入了淮海战役。这一鲜为人知的革命史料,载入了解放郑州战役的史册。


回忆
承载了多少儿时的欢乐

新中国成立后,礼堂西侧的南下街经过恢复整修,一改昔日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的旧貌。这里曾是郑州售卖石灰、麻刀、麻刀泥、煤土等民用建筑材料一条街,之后,又在吕祖庙旧址上建起了武警招待所。

也许对于老百姓来说,不管这里曾经发生过怎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怎样的历史性变革,与他们最息息相关的,不过还是日常的柴米油盐。这里附近的老住户也一样,透过历史厚重的烟尘,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儿时的欢乐记忆。

附近做生意的老高说,当年这儿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经常在礼堂开群众大会,他从小就在这附近玩。礼堂前面有个用水泥铺成的大广场,几乎是郑州市最热闹的地方,他们经常在礼堂集体观看革命电影。

“那种热闹劲儿,现在是没法比的。”他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还习惯性地来这里看过几次电影,到后来,这地方就慢慢破旧,不让进了。

按照管城区文物局副局长谷一的说法,由于该处并没有划入文物保护单位,产权所有者便有处置权,拆建均不需要报批。“我们之前想进去看看,也没进成。”


一声叹息
没有老建筑、二七塔,郑州还能叫郑州吗

一段历史,随着一个建筑被拆,也跟着湮没了。也许今后我们再看到解放郑州那一段记载,就只能在历史书上想象,却永远不知道,就曾在我们身边的,那栋黄色的小楼。

得知礼堂被拆,网友“四道胡同16号”专门发博客纪念:

“我就住在小西门上,记得小时候,我们就爱到小西门下的‘光光地儿’(门前那片光溜溜的大广场)‘打滴流’(陀螺),也多次带着崇敬的心情在大门外瞻仰这历史文物,我看的电影《农奴》《鄂尔多斯风暴》就在这大礼堂,多好的儿时记忆啊!

试想一下,北京要是没有胡同、四合院、故宫、圆明园,能叫北京吗?郑州要是没有商鼎、城门楼、老建筑,还有二七塔,还能叫郑州吗?

前几天,就像瞻仰老人一样的心情,我特意到那里看了看,脑子里都是那里以往的大铁丝网门、院子里的高台阶和那花砖墙、那松柏树,还有那一排排的青砖营房,都刻在脑子里了,如今都没有了。”

徐松南任重庆市纪委书记 徐敬业不再担任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6:28,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