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8-11 10:16|查看: 206|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张海英:谁说“车厢每平米站5人”没有价值?

近日,北京市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下称《规范》)地方标准。按照新规范,车厢内有效空余地板面站立乘客标准宜按4.5~5人/平方米(定员)设计,这一标准和俄罗斯地铁设计标准一致,接近日本4人/平方米的设计标准。该标准同时规定,地铁节点换乘行走平均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这条新闻几乎是“恶评如潮”,上万名网友点评,绝大多数不是质疑、批评,就是讽刺、嘲笑。在新浪网发起的网络调查中,有87.5%的网友认为这一规定不现实,支持的只占12.5%。调查结果表明,地铁“车厢空地每平米站5人”这一规定标准,不符合现实情况,似乎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从多年在北京的地铁体验来说,让车厢空地每平米最多站5人,的确不太现实,尤其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基本上都超标。而且,网友的很多质疑也有一定道理,比如,这5人到底是大人还是小孩?胖人还是瘦人?谁能每天准确计算每平米究竟站了多少人?这样的质疑说明《规范》缺少可操作性。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最多站5人”这一规定标准的价值。首先,制定这一标准的初衷是善意的,不容置疑。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体验过北京地铁的人都知道,由于过度拥挤,地铁车厢中几乎每天都有争吵、打架、偷窃甚至流氓行为。如今规定“最多站5人”,目的是要减少拥挤,让地铁车厢文明起来,让乘客乘坐舒服。

其次,这个规定标准是下一步地铁建设、投入的前提,必然就有现实价值。目前,北京地铁拥挤,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因为之前缺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有了该《规范》之后,那么,地铁在设计载客量,在安排资金投入时,就有了参考标准,不再盲目、随意去规划、建设地铁。

第三,“最多站5人”既是一种底线,也是一种“鞭子”──鞭策政府部门按照这样的规定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如果缺少这样的“鞭子”,恐怕地方有关部门在地铁载客量设计、财政投入等方面就缺乏压力和动力。

另外,“最多站5人”也是符合城市“市情”的设计。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地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公共角色,但由于资金投入大、建设时间长,要想地铁建设完全跟上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有一定难度。要想规定为“最多站3人”不太现实,但如果规定为“最多站8人”,又是不人性的。应该说,“最多站5人”是综合了多种因素之后设计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最多站5人”能否变成现实,对有关方面是多种考验,既考验政府对地铁这一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力度,又考验着政府如何去监测《规范》的实施效果。另外,该《规范》还提到,节点换乘均时不宜超过3分钟,这一规定同样很重要,能否落实同样面临很多挑战,因为地铁新老工程做到“紧密”衔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言以蔽之,尽管“车厢空地每平米站5人”看上去不太现实,但仍值得期待,因为制定这样的规定标准,本身已经说明,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对此,掌声比批评更有现实意义。张海英(北京 教师)

原文标题:谁说“车厢每平米站5人”没有价值?)

台湾商人在越南遭袭身亡 家属为死者举行公祭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2:3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