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郭金超)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就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这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的首次专题询问。 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权的法定方式之一,专题询问是完善监督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询问对促进人大监督“一府两院”、保障政府部门正确行使职权意义重大。 自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亮相”以来,这种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监督形式已举行过多次,并逐步从尝试走向常态、走向机制化。 不仅如此,公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均成为其监督重点。从“问粮”、“问医”,再到“问房”、“问水”,每次询问专题无一不是舆论热点,政府工作持续推进的重点。 这次询问也不例外,专题为事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这与时下传染病防治形势密切相关。当前,中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一些传统传染病还未完全控制,新发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如今年年初突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一度造成公众担忧。加之人口流动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传染病防控任务巨大。 于民生关切之处,做实监督,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正是专题询问的应有之义。 29日的询问中,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等十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亲自出席并主持会议,显示了高层对该活动重视和落实监督的决心。 当天,张德江特地提醒道,发言要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如果提问人感觉问题回答的不清楚,可以追问;应询者现场说不清的,可再提交报告。 上午9时专题询问开始。第一个发言的任茂东委员显然有备而来。他开门见山地说:“我的问题是,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政府采取何种有效防控措施遏制肺结核传染病的蔓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作出详细回应,重点阐述了当前中国采取的应对之策。她指出,该部门当前正结合实际,采取完善防治模式,提高防治能力,开展应用研究等措施积极应对。 “防治的形势丝毫不能放松。”李斌表示,下一步还是要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防治的能力,提高防治质量,加大工作力度,使患者能够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争取能够把结核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控制在一个最低的程度,做好这项工作,保障人民的健康。” 问答积极主动、坦诚深入,不避难点,同时切中实质,不走过场,这成为整个专题询问的缩影。而这也是全国人大组织专题询问的初衷。 当然,为提高询问实效,抓住问题实质,在这次专题询问前,今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专题调研,赴北京、海南、河南等省市进行调研,与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部分群众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部分疾控中心等,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随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十几位委员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都抓住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实质性问题,包括新发传染病防控和传染病医疗救助等。 对这些问题,到会的各部委负责人一一回应,不回避,不推诿,坦诚回答,特别是其中的难点问题,深入查摆原因,探讨解决之策。 专题询问在于“问”,更在于务求实效。为此,在问答结束后,张德江讲话要求,未来要进一步完善专题询问的组织工作,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增强问题的互动性,加大询问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人大代表对专题询问的参与,从而提高专题询问实效,推动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 原文标题: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 不避难点做实监督)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