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资深顾问苏进强 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 在第七届两岸发展论坛上,台湾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资深顾问苏进强在接受香港“中评社”专访时表示,如果台湾能尽早恢复适用《国统纲领》,两岸的关系可能会得到比今天更为良好的发展。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在两岸巨大的结构性差异下,大陆应该展现出老大哥的泱泱气度,应对台湾给予耐心与包容,最为核心的是,应给台湾以安全感。 苏进强说,他在与一些大陆的学者交流的时候提到,如果马英九在执政期间恢复适用《国统纲领》,他们会如何怎么看?“他们告诉我,太好了,乐观其成。” “民进党执政时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终止适用《国统纲领》。但反过来说,在李登辉执政的时代,大陆的一个比较大的失误就是没有重视《国统纲领》,假如那时大陆接受《国通纲领》的话,两岸的关系应该已经进入了中程阶段,”苏进强说。 《国统纲领》是由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于1991年2月23日“国统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并于同年3月14日获“行政院”2223次会议通过,民进党和李登辉亦参加了决议过程。后来,由于陈水扁当选后的政策,缺乏民意基础与“立法院”参与的《国统纲领》失去了最高指导原则的作用,成为一纸空文,最终于2006年2月27日由陈水扁宣布“终止适用”。而从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就任至今,《国统纲领》始终尚未恢复实施。 《国统纲领》为两岸的交流、交往设定了三个阶段的进程:近程,互惠交流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 苏进强指出,现在两岸的交流仍停留在“交流互惠”的近程阶段。“当时北京之所以没有对《国统纲领》持有一个比较正面的态度,正是因为那时两岸之间仍缺乏互信。李登辉在1999年发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同样是没有互信的表现。” “假如李登辉时代的《国统纲领》能够延续到现在,两岸已经进入中程阶段了,两岸和平发展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苏进强说到,“我同大陆的许多智库专家,甚至在职的官员谈论《国统纲领》时,他们大都表示愿乐观其成,《国统纲领》如果恢复,两岸的政治互信就可以累积。” 台湾“国防部”网站刊载台湾国防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研究教官吴国中中校文章,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的过程进行了一番梳理:李登辉执政时期,1991年台湾单边宣布终止两岸敌对关系,并依《国统纲领》达成统一的三阶段声明。1995年4月台湾“国统会”提出两岸建立交流与互信机制之声明;1997年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与大陆海上搜救中心设立非军事热线,执行台湾海峡海上救援。1998年4月时任台“行政院前副院长”的萧万长曾公开表示,为避免因误判引发战争,两岸应交换军演资讯,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陈水扁亦曾表示,为避免因彼此隔阂导致对军事资讯误解与误判,两岸有必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在2002年台湾“国防”报告书中,呼吁两岸在不拘形式、不预设立场、相互尊重情形下,建立军事互信机制。2004年的“国防”报告书中,军事互信机制的建议,亦延续2002年“国防”报告书的精神。大陆为回应台湾呼吁,曾在2004年5月17日发表《五一七声明》,以及2005年3月的“胡四点”,均声称在“一个中国”原则与摒弃“台独”主张下,两岸可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但因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与“公投入宪”等议题,两岸紧张情势再度升高,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议仅沦为纸上谈兵。 2008年马英九竞选期间,曾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列入其两岸政策,当选初期亦多次呼吁两岸应建立此机制。然大陆于2008年12月31日发表“胡六点”中,提及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但马政府态度却转趋保守。
如果马英九和国民党在执政期间内,民调支持率如果一直不见起色,两岸的政治互信或者军事互信同样也‘起不来’,可谓‘水落船低’”。 原文标题:台湾学者:恢复《国统纲领》就在马英九一念之间)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