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9-23 06:16|查看: 350|评论: 0|来自: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薄熙来案是一堂法治公开课

本报特约评论员严飞

薄熙来案的审判,彰显的正是法治精神。而这种彰显的过程,也正是对公众进行法治意识普及、法治精神涵育的过程。

在备受瞩目中,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作出一审判决。薄熙来被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从7月25日依法提起公诉,到8月22日开启的近五天的公开审理,再到9月22日的一审宣判,薄熙来一案始终在法治框架内,遵循法治原则,彰显法治精神,成为一堂深刻的法治课。

想起一个月前的那次公开庭审,至今仍历历在目。在长达五天的时间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细心阅读庭审实录,甚至制成文本以备详细研读。控辩双方进行的极为充分的质证,让公众详细了解了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的事实、证据及其链条。

在这堂法治的公开课上,从每一项罪名的提出,到证据的呈现;从重要证人的出庭,到被告人、辩护人等的质询,不仅体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也使公众完成了对薄熙来其罪其罚的理解与思考。

此次法院对薄熙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的认定,建立在事实充分、证据确凿、证据链完整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构成什么罪,就定什么罪;适用什么样的刑罚,就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而有前述充分的公开庭审为基础,对薄熙来的此次获刑,公众就完成了自我判断、认知与印证。我们说司法立信,是基于判决的公正,也基于庭审的公开,更为公众完成了一个释疑解惑过程。这种公开与公正,正是令公众信服的基础,也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拥护的原因所在。

法治中国,是我们的梦想。朝着这个梦想挺进,靠的是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普遍贯彻,靠的是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很多时候,对法治的信心,就在这每一个、每一步里;法治的进步,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

任何一个社会,并不天然就是法治的,也不可能一步迈入。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动它;更重要的是,带动全社会一起前进。薄熙来案的审判,彰显的正是法治精神。而这种彰显的过程,也正是对公众进行法治意识普及、法治精神涵育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薄熙来案不仅是司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法治普及的一堂重要公开课。

原文标题:薄熙来案是一堂法治公开课)

广州无车日公车未封存 活动被指已形同虚设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0:59,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