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9-24 10:56|查看: 304|评论: 0|来自: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4期

极具巴蜀特色的四川古代陶瓷漆器

南京博物院资深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曾经说过:“关于纹饰来源的追溯,比如最早的彩绘瓷诞生于公元4世纪的六朝初期(孙吴时期),但其纹饰却源于汉代的漆器、丝绸、铜器等器物”。不仅是纹饰,陶瓷在器形上也与漆器、青铜器存在着渊源。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至少在四川,陶器早于漆器和青铜器出现,而漆器和青铜器又早于瓷器的出现。四川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汉代瓷窑,但却已经出土了不少东汉时期的青瓷。仅仅根据新津、大邑、成都、中江、重庆、江北、涪陵等地的考古发现所做的不完全统计,已经出土完整东汉青瓷器物三十多件,加上民间收藏界所发现、收藏的东汉青瓷,数量就更多了。

根据四川出土的大量六朝时期(三国两晋至南朝晚期)的青瓷器物的考证,专家们普遍认为:“四川六朝瓷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瓷器的发展大致是同步的。”四川古代陶瓷的表面装饰主要是釉装饰、色装饰和刻花、划花、模印。例如:

四川六朝瓷器主要是青绿色釉、青黄色釉、青灰色釉和黑色釉四大类色釉装饰,以青绿色釉为主,青黄色釉次之,其余更次之。西晋时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

唐宋以后,各种单色釉、多色釉和多色彩绘瓷器就不胜枚举了。

但是,还有一种陶瓷器物的表面装饰,与上述的不同。这就是用生漆装饰的极具巴蜀特色的陶瓷漆器。从战国时期到宋代,四川都有用生漆装饰的陶器和瓷器物品的出现。

几年前,笔者曾目睹一只圆口陶罐和一只长颈罐,两罐均为灰黄色陶胎,火候不高,用指头击之,声音低沉,均使用黑色和红色生漆装饰,图案为几何纹,具有战国装饰纹样特征。据主人说,两罐刚买到时,漆亮如新,颜色鲜美,但很快,漆皮龟裂,品相大损,这是因为,漆罐出土后,由潮湿而与空气隔绝的环境一下子变为裸露在相对干燥的空气之中使然。笔者听之,不禁唏嘘!在小心翼翼仔细观赏后,拍下了照片。

有一次,笔者与朋友一起在成都文物市场上逛地摊,又发现了一只典型的汉代黑漆翻唇圆口高温深灰色陶罐,遗憾的是漆面剥落严重,只剩下上面一小部分。因为价格便宜,且具文物研究价值,我便让朋友买下收藏了。

后来,我在成都文物古玩市场上买到了一件髹漆陶胎香炉。我将其照片发到雅昌网上,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没有一个藏友见过类似的东西。为了正确认识这件器物,我恶补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相关知识,其中,沈福文先生的《中国漆艺美术史》对我帮助很大。我根据:此陶罐系红色胎,是唐宋时期邛窑陶瓷器普遍具有的胎色,而明清时期已不多见;所用“蓝绿漆”在古代四川和江南一带极为盛行;宋代民用髹漆工艺普遍发展,出现专门制造漆器的“行”,这件钵形香炉其工艺特点表明是“犀皮行”的作品;宋代犀皮漆器属一般的普及品,其装饰方法,成本低廉,制作简便;据史载,宋代漆器,“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民间有银胎、灰胎(即陶胎),亦无不精妙。近因……盖利其金,殊不知金胎少,而灰胎多……毁剥略尽”;此罐纹样系龟背纹,属于犀皮斑纹类(包括龟背纹、虎皮纹、菠萝纹、桦木斑纹等),其方法是“填漆磨显”,即先髹色漆,使之出现理想之裂纹,然后,再磨金或银即用金粉或银粉装饰;于是,将此件珍稀物品暂定为“宋代蓝绿色髹漆磨金龟背纹陶胎钵形香炉”。由于没有见过相关实物资料,现将此物及其观点公诸于世,在更大范围里请教于专家、行家、方家,以免误识。

还有一次,在文物市场上,一个商贩拿出一个十二生肖的鼠头人形俑来,给我说:“张老师,你看是什么东西?有人说是""景泰蓝的前身""。”笔者笑着摇头予以否定,说:“此胎是髹漆雕填工艺的作品,是先高温烧制好素瓷胎,涂上绿沉漆,再雕刻阴文纹样后,将铜丝和细银条镶嵌于纹路之中而成,鼠首人身,形象生动,造型挺拔,工艺技术水平要求高,制作过程复杂,是一件难得的极有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珍贵宋代陶胎漆器工艺品。”

前面所提的“生漆”又称“土漆”,或“国漆”、“大漆”,是一种将漆树树干韧皮割破,收集流出的乳白色黏稠液体,经滤去杂质而得到的天然漆。这种天然生成的漆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并以量多质好著称于世,远非现代合成漆所能媲美,故称“涂料之王”。而中国就是“涂料之王”的故乡。从历史文献上看,对生漆的记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考古发掘出的漆器文物上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漆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饮食器有杯、盘、碗、勺、匕等;妆奁器有奁、盒、梳、篦、鉴等;礼器有鼎、豆、壶、簋、觚等;乐器有琴、瑟、鼓、笙、箫、笛、竽等;兵器有盾、甲、弓、弩、矢等;马车器有车辕、车伞盖穹和马饰等;家具有案、几、床、箱、屏等;葬具有棺、椁、俑、镇墓兽,等等。

在不同历史时期,四川工匠都善于使用生漆来装饰陶瓷器物。这跟四川发达的生漆生产和漆器生产历史分不开的。2000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商业街发掘了一座大型土坑竖穴多船棺合葬墓,报告依据墓葬所出陶器的特征,将该墓的年代推定在战国早期偏晚。这个墓穴所出的漆器纹饰模仿同时期中原式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和红铜镶嵌的龙纹,出土时品相如新。据此推测,最迟在战国早期,蜀人的漆器工艺水平就已经很高了。

到了汉唐时期,发达的漆器产业使四川漆器和髹漆技术走出巴蜀,出口海外。举世瞩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500件漆器,是全国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一些漆器书有“侯家”、“君幸酒”、“君幸食”的字样,还有不少漆器有“成市草”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此外,在湖北凤凰山、四川青川、荥经、贵州清平、蒙古诺音乌拉等地区的汉墓中都出土可以确定为四川生产的漆器产品。1924-1925年,在朝鲜平壤附近的乐浪古墓中出土大量有纪年铭的漆器,这批漆器是汉代四川广汉郡官漆作坊生产的。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漆器上的铭文,可以确认至少在汉代,四川的蜀郡、广汉郡由工官生产的漆器主要是供皇室享用的贡品,其中技高艺绝、精美无比的镶嵌漆器(即用金、银或铜薄片嵌镶在漆器表面,并镂刻花纹的漆器),实属价值连城的珍品。

这里,将笔者所收藏的或亲眼见过的四川陶瓷漆器的照片公诸于世,以便读者赏析。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0:20,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