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 图本报讯(通讯员:彭亮 记者:江跃中)市民陈先生因无法向“老赖”要回60余万元的欠款,于2008年3月认识了两名自称警察的男子。对方以可以帮他“立案”讨债为由,将陈先生当成“取款机”,先后几十次向陈先生索要“办案活动经费”累计达21万余元,直到近期陈先生才确信自己被骗并报警。接到陈先生的报警后,青浦公安分局迅速将两名冒充警察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市民陈先生手里有些闲钱,便想做些投资理财来升值。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陈先生在青浦区找到一家投资理财公司,对方承诺通过他们的公司投资,可以拿到约4%的“高收益”。深信不疑的陈先生借款给该公司大约60万余元投资。头两个月,该公司按期支付给陈先生收益款,但后来就付不出了。此时,陈先生想收回投资款,但对方不肯退钱。2007年5月,陈先生欲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但是对方耍赖,陈先生多次索要也没有拿回钱。 结识“警官”喜出望外 2008年3月,经朋友介绍,陈先生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青浦公安联防队员的“小军”。交谈中,“小军”知道了陈先生投资钱款收不回来的事。“小军”自称认识青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一名中队领导“夏警官”,可以想办法帮陈先生“立案”追查。这让陈先生喜出望外。 随即,陈先生多次宴请“小军”和“夏警官”以获得帮助。席间,“夏警官”说自己曾办过一起盗窃案,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正是该投资公司的客户。陈先生感觉到“夏警官”对办案有一定经验,对他深信不疑。每次吃饭时,“夏警官”和“小军”都会以“办案活动需要经费”为由,屡次向陈先生索要现金600元至3000元不等。有时候甚至突然来一个电话,要求立即转账,陈先生每次都如数奉上。 “警察”身份露出破绽 2008年下半年,陈先生通过法院的判决,从两名“老赖”那里获得了大约近20万元的欠款,陈先生认为是“公安”朋友的“活动”帮了大忙,对“小军”和“夏警官”更是言听计从。 为了追回余下的几十万元欠款,陈先生又去找两人帮忙,并继续奉上“办案活动经费”,前后累计达21万余元。可是到了2011年7月,陈先生发现“案子”始终没有进展,心里慢慢有了一丝疑虑。有几次与对方聚餐中,陈先生发现“夏警官”时而说自己是叫“陈某某”,时而又说自己实际是“张某某”,这让他更加疑心。陈先生致电青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询问,发现确有叫“陈某某”的民警,但特征明显与他认识的“夏警官”不符。2011年8月,陈先生当面质疑“夏警官”的身份,“夏警官”糊弄过去了。谁知从此之后,陈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夏警官”了。 无业人员导演“大戏” 在多次向“夏警官”和“小军”索要被骗钱款未果后,陈先生于今年9月来到青浦公安分局报案,青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迅速将“夏警官”和“小军”抓获。面对民警的询问,两人交代自己根本就不是公安民警和联防队员,“小军”叫陈某某,是某保险公司的职员,自称“夏警官”的张某更是无业人员,两人之前还分别因为寻衅滋事和销赃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过。两人在了解到陈先生一心想追回投资公司的欠款后,认为陈先生的钱比较容易骗,随即开始自导自演了这出假“警官”以帮忙讨债为由向陈先生索要“办案活动经费”的“大戏”。 原文标题:“警官”一次次索“办案费”共21万)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