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11-1 08:16|查看: 316|评论: 0|来自: 环球时报

曹劼:改善医患关系,社会没有旁观者

曹劼

医患纠纷似乎又卷土重来。这两天在搜索网站上输入“医患”,可以瞬间迸出超过60万个结果,这其中多半与近期在广州、南昌以及温岭等地的伤医,甚至是杀医案有关。公安部日前就明确表态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要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护人员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各地舆论也提出不少建议──深化医改,重塑职业形象。然而,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无力独自扛下这面大旗,改善医患关系只能靠社会各界合力解决。

这些年,医患纠纷的主体从医院方面与患者,变成了医生与患者。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与医院院墙内外的机制存在很大关系。如医院要求先交钱再看病,因为它也是商业化社会的组成部分;再如小医院住不满而大医院挤破头,往往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让医院间的诊疗技术和设施有很大差别。落实到医患关系的对峙双方,医者往往抱怨自己辛苦看病挣钱少;而患者则受到各种传闻和报道的误导,见到对自己热情的医护人员,反而会疑窦丛生。

舆论目前集中要求深化医改,这是修补医患关系的治本之策,但这种修补不仅仅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无论医改有多成功,也未必能解开社会在医患关系上的每一个小疙瘩。举例来说,英国在1948年推出公共医疗体制,被视为全球学习的榜样。但相对成熟完善的英国医疗也一样饱受批评,除了新闻媒体曝光的医疗事故之外,有时还要接受各种诘问。例如曾经担任英国卫生大臣的莱斯利就被媒体质问

“为什么公立医院里的病号饭,多年来一直那么难吃”,莱斯利只能解释“医院里进什么样的食物,不是卫生部一家就能做主的”。

同样,重塑医疗行业的职业形象,也不是医院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当护士,在英国都是说者自豪、听者尊敬的职业。这不仅因为从医者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期间的严进严出制度,也是因为在社会收入分配上,医生护士的薪金总体都有令人满意且公开的保障。无论是一个英国普通护士,还是一个主治医生,他们的年薪标准都对外清楚可见。所有人都明白,只要坚守从业道德,这份不错的收入不仅稳定,而且逐年增加。

从医光荣,在英国乃至很多西方国家,往往是通过长期的舆论宣传,深入人心的。和内地播不完的抗战剧、婆媳剧相比,无论是美剧还是英剧,倒是有更多反映医院救治题材的长寿剧,让观众从惊心动魄的抢救题材中看到,每一个站在手术台边的工作者都是这个社会的英雄。

医患纠纷的出现不应被简单视为中国社会治理方面的缺陷,它其实更是我们每个人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缺位。每一个公务人员、零售业主、媒体人,都可能在某一天成为走进医院求诊的病患。医患纠纷在中国让人谈之色变,但人人都应意识到,如果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自己也能帮上一些忙,而不是去一味埋怨行政部门、医院,要求他人履行职责,那么中国的医患关系走向好转的步伐就能快一些。▲(作者是旅英媒体人)

单仁平:政府应从根本上熄灭“拆迁火药桶”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1:50,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