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11-12 15:56|查看: 180|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破解石兽镇水谜团

天府石兽曾回填,40年后被重新发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都天府广场修建钟楼地下室时,施工单位在地下掘出一石兽。考虑到石兽体积太大,而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再加上工期很紧,施工方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做了回填处理。这样石兽就被埋在了新建起的天府广场钟楼之下,这一埋就是四十年。到了2010年,成都市决定拆除钟楼,在钟楼原址修建四川大剧院。这时,考古工作人员得以有机会赴现场进行考古作业,将深埋地下的石兽重新发掘出来。

经清理测量,该石兽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为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作站立状。石兽头部略呈圆锥形,刻有较清晰的耳朵、眼睛、下颌及鼻部,局部还装饰有简单的卷云图案,风格粗犷,躯干部分则显得丰满圆润。

关于石兽雕琢年代及功用,说法众多

据网络传言,石兽是战国时期的蜀守李冰治水时所制的“镇水神兽”。那么,是否果真如此呢?

由于年久日深,石兽出土时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对它到底为何物,学术界至今尚没有形成共识。有人根据《成都城坊古迹考》记录,结合成都历史,推断它应该是唐代所雕石狮。也有从事民间文化调查的学者提出或许是老成都民间传说中,明末张献忠“江中沉宝”时所用之石牛。大部分学者则认为石兽头上没角,耳朵似猪,体型厚重,臀部浑圆,因此,它是一头石犀的可能性更大。

但就是这些判断石兽为石犀的学者,对于石兽的雕琢年代及功用,也还有不同看法。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林向先生认为,石兽的雕刻纹饰、雕刻时间和李冰治水是同时期的。西汉时期蜀人杨雄所著的《蜀王本纪》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压)水精。”又有《华阳国志》言,李冰“外作石犀五头,以厌(压)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名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因此,石兽肯定与李冰治水有关。而曾参与石兽发掘的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易立先生以及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宋治民则不以为然,指出:“蜀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关于古代蜀的历史以前我们所知甚少。让仅有一些依据传说经后人整理,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少而零星的材料来牵着考古工作的鼻子走,是不合适的。”

镇水神物各异,古时已有百姓用其制成农具

笔者以为,纵然此石兽即为镇水石兽,或者的确为战国时期李冰所制,老百姓也大可不必为此而惊慌。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代镇水,石兽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按照中国古代镇水文化的观念,建楼亭、寺庙或竖碑等都是可以镇水的,可以说几乎到了无物不用的地步。如宋代熙宁年间,苏轼在徐州治黄河决口,筑城南堤,并建黄楼以镇水。而江苏淮安有座著名的镇淮楼,其名“镇淮”,无疑取镇淮水以保城安民之意。

又据文献记载,旧时北京崇文门瓮城左边建有镇海寺。民间传说护城河桥下有海眼,必压住海眼才不发水,故建寺名“镇海”。又如德胜门,明朝的时候设“水关”,并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潭,岛上修祠,名“镇水观音庵”。立碑镇水的情况在古代更多,同样位于四川的都江堰就有“神禹峋嵝碑”、“道教符碑”和“佛教焚文碑”等镇水石碑。据传,这些碑下面均压有蛟龙,若蛟龙失镇,便会有水患。故这类碑通称为“镇水碑”。古代还有佛像镇水的例子。《元史》就记载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三月,“盐官州海堤崩,遣使祷祀,造浮图(像)二百十六,厌(压)之。”

除上述所列,镇水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架桥、制符、堆钱及铁器、石器等。清代学者朱彝尊《日下旧闻考》就曾引时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记琉璃河镇水事云:“旧有桥,长数十丈,桥畔倚一铁竿,长数十尺,盖镇压之物。”而明代归有光所著《归有光集》则提到以铭石镇水的例子:“余得西山石五,竖其一于郡斋,其小者二株,贮盆中为几案之供,其二犹倒卧壁间,皆勒铭其背。余将行,不忍弃去,携其四以归。盖尝时至清河,涉江、淮,舟苦风飘,须石以镇之。”

对于以上镇水神物,古时已有一些人不以为意,认为镇河之说只是哄骗良善的手段而已。并且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镇河神物入水后,洪水照样泛滥,因此这些镇河宝贝,特别是铁牛等,动辄被当地百姓捞出冶炼,制成农具以偿生活之需。

巫术镇水,自古没有成功案例

在当今的大多数学者看来,古代的镇水习俗实际是中国传统巫术文化的一种伴生文化,是日常生活中巫术思想在治水活动中的一种延伸。正是无法解决洪水之困,古人才编织了神兽镇水的神话,还相应地发明了驱魔镇水的巫术习俗,即在河畔设置特定的巫术实物,借以达到震慑作用。

而古人镇水多用“犀”或“牛”的形象,则主要源自于两种带有强烈巫术色彩的传说:一种是《吴越志》所记载的“钱武肃王时,有献云鹤水犀带者(以犀角嵌于带中谓之犀带),武肃王登碧波亭命许彦方系带试水,水开七尺许”,因此历代相传犀能镇水。另一种说法则是,远古犀、牛不分,本同种,牛能耕田,属坤兽,坤在五行中为土,土能克水。至于为什么很多镇水物均以石、铁等制成,除了此类材料厚重不易被激流冲走外,明人冯梦祯在其《快雪堂漫录》中的解释或许最有代表性。古人认为,洪水起,多因蛟龙生,“蛟木类,畏五金”,故以金压之。当然,巫术毕竟不是真理,因此,植根于其上的镇水故事自然也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案例。

目前,天府广场石兽已被移入位于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妥善保存。相信有一天,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附着在石兽身上的层层迷雾终将会被一一破解。

男子扬言要炸码头被行拘五天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8:5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