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11-19 14:56|查看: 318|评论: 0|来自: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网站

中国西南与境外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及其研究述略

中国南方丝绸之路是20世纪80年代四川和云南学者对中国西南陆上通往境外的古代商道的命名。这条商道始于成都,进入云南之后有两个去向:一是从云南西部接通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一是从云南中部南下进入越南及中南半岛。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著名的茶马古道,即分别由四川和云南进入西藏,连接尼泊尔与印度。

中国西南地区陆上通往境外的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时值国际社会运送物质支援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与盟军在缅甸、中国、印度三国修筑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基本沿袭古代商道的线路,因此古代西南的交通道路引起了西南地区一些学者的关注,出现了关于西南边疆与缅甸和印度古代交通的研究著述。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和香港有学者继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研究论文,80年代初南方丝绸 之路概念提出,它成为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的历史考古学界及民族学界近三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的研究涉及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

一、中国西南地区丝绸之路的开通始于汉代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民间商道无疑在汉代以前早已存在。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归来(公元前139年),向汉武帝汇报曾在大 夏见到有邛竹杖、蜀布出售,因而知悉有蜀国商人经商到了印度:(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

张骞因而建议汉武帝从蜀国通滇,打通前往印度、大夏的通道:……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事宜路径,又无寇。……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者,四道并出:出,出冉,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笮,南方闭越巂、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略杀汉使,终莫得通。

汉武帝遣使四道并出,其中“出”系从水河谷西进,“出冉”乃从黑水河谷西进,“出徙”则从天全县河谷西进。此三路都在蜀国西北,穿越羌地,被当地氐族、笮人阻挡,故曰“其北方闭氐、笮”。“出邛、僰”为经西昌南下渡金沙江以及南下僰道、夜郎。此为南道,须经西南夷南夷滇地出西南,为当地民族所阻,因曰“南方闭越巂、昆明”。上述北部氐族为汶山羌族的一支,羌氐同源。笮人系岷江上游白狗羌南下的一支:“笮,白狗羌也。”它在邛崃山南面。至于南边的巂、昆明,则在川西南与滇西一带:“……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可知巂、昆明族系川西南与滇西无君长、不定居的游牧民族。巂族族源史无明确记载,学界观点不一,但以巂为蜀人之观点较早。昆明族主要分布在滇西今之保山、大理一带,仍属于氐羌族系。汉武帝意欲通大夏,大夏在今之阿富汗境内。据史载,公元前170年左右,中国西北游牧民族月氏被匈奴压迫向西移动,分大月氏、小月氏。小月氏南下,大月氏西向,最后进入大夏。“大夏本无君长,城邑往往安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迁徙来皆臣蓄之,共禀汉使者。有五翕侯。”张骞到大夏时,即是大月氏建立贵霜王朝,已将天竺纳入版图的强盛时期:“身毒有别城数百,城安置长。别国数十,国安置王。虽各小异,而俱以身毒为名,其实皆属月氏。月氏杀其王而置将,令统其人。”汉武帝一意想通大夏,通大夏即是通天竺,但昆明族强悍,汉武帝使者最终未能通过滇地:……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开始通滇国……乃谴使柏开始昌、吕越人岁十余辈,出此初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而去,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

稍后从长安开通了经西域通往波斯的通商之路,即西域丝绸之路,“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中央王朝遂将从滇地通往印度大夏的通道暂时搁置。

《史记·平准书》载,南方丝绸之路蜀通西南夷的正式通道在汉武帝时官方已组织建造和维修: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棘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官吏发兵诛之。获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沿途亦设置郡县和邮亭:

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设郡,使相如以中郎将望谕,皆如南夷,为设置一都尉,十余县,属县。

严道有邛崃山,有邮置,故曰严道邛邮也。

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汉王朝政权进入了滇西地区哀牢王国,在云南保山设置永昌郡,蜀国通滇官方商道开通:

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谴子率种人内属,其称城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

永昌郡山川险阻,居民杂居:“永昌郡,古哀牢国……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也。”该地物产丰富:“其地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滇西因设立永昌郡而得到开发,永昌境外的部族和小国也先后向汉王朝称臣纳贡:(永元)六年(95),(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义,遣使译犀牛、大象。九年……雍由调遣 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赏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永初元年(107),徼外僬饶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永宁元年(120)十二月,永昌徼外掸国王雍由调复派遣使者旨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因为与境外缅甸地区建立了臣属关系,从云南西部出境,通往缅甸、印度的西南陆上官道开始接通境外,永昌遂发展成为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个国际通商都市。中国南方不同民族的人、缅甸和印度商人均来此经商:“永昌郡,属县八,户六万,去洛六千九百里,宁州之极西南也。有闽、濮、鸠、獠、骠、越、裸濮、身毒之民。”四川成都商人出蜀入滇经商规模也更大,如号称川滇锁阴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会理,在今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境内,连接川滇诸地,因而是川、滇、藏三地的物质集散地。会理既是古蜀门户,又是水陆交通要冲,向西可以到达云南大理、永昌,连通蜀身毒道;往南则抵云南蒙自,直通越南滇越道;往东南则由昭通抵达重庆、叙州,连接湖南、湖北、江西。会理在西南地区境内境外的古道交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历代商贸繁荣。明清时代,各省会馆林立,实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通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云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来自印度的大量贝币以及来自波斯的珠宝;在成都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也发掘出来自永昌境外的大量象牙。来自缅甸的南传佛教在云南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古代中国南方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和商贸大多是接力式的,东汉时期,巨商贸易已推进到缅甸密支那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古道穿行于山川峡谷之间,交通贸易方式也具有相应的特点。中国古代西南民间的“蜀身毒道”发展成官道以后,自东汉至魏晋,沿途商贸繁荣。南北朝至魏晋期间,也有中国僧人结伴沿这条古道前往印度取经,多见于史籍。

通往越南的古道也始于汉代。越南与云南南端接壤,民间商贸自属易事。史书最早记载的滇越通道是东路故道进桑道。东汉初年马援在交趾,曾经上书建议从交趾出进桑关至贲古,进击益州(今昆明)。《水经注》卷三十七“叶榆水条”记载:

建武十九年(44),伏波将军马援上言,从麋泠(交趾郡属县)出贲古(今蒙自、个旧)击益州(郡治滇池)。臣所将雒越万余人……愚以行兵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捷也。

《华阳国志·南中志》、《水经注》卷三十七“叶榆水·益州界”均考证此即从云南进入越南的进桑关。另有一条从云南进入越南的通道是唐代以后沿用的步头道,《新唐书·地理志》中的“安南通天竺”,樊绰《蛮书·界内途程》,都有相关记载。严耕望、方国瑜据史料分别对滇越水陆通道作过详细考证。李绍明结合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了进桑道与步头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即:汉晋间滇越通途为进桑道,系由滇中沿盘龙江南下;唐代初期为了与南诏国对峙,西开步头道,经由滇西沿红河而下。今日进桑道云南之边境地天宝口岸和步头道云南境内之红河畔之河口口岸仍是中越边境之重要口岸,有公路与水路相通,并有滇越铁路通道。滇藏川藏通尼泊尔、印度的通道盛于唐宋,以茶马古道著称。这条古道在唐代即是官道,宋代在四川雅安设置了“茶马互市司”,清代在云南永宁亦设茶马司。茶马古道主要服务于川滇汉人与藏人、藏人与尼泊尔、印度的商贸。近代西人多从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通道,亦有史料证明他们也是藏人和云南的土著通商贸易的见证人。

以上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梳理、考古发掘研究和有关田野调查资料的综合论述,证实中国西南陆上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西南以成都为起点,连接东南亚、南亚并连通中亚的一条陆上商贸通道。通过这条商贸通道,古代成都平原生产的丝绸、铁器、食盐、陶瓷、茶叶等地方产品销往中国西南诸地及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国家。与此同时,越南、缅甸、印度和中亚等国的玉石、香料、珠宝和琉璃等也经南方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诸多学者对此撰文作过详细考察。

二、南方丝绸之路考察与研究确立的线路大略

中国西南陆上南方丝绸之路因年代久远,实物遗迹甚少。自东汉初年中原政权进入滇西哀牢王国设立永昌郡以后,西南陆上的交通道路即成为中国西南通往境外的通商官道,历史上曾在沿途设置一些郡县及邮亭传驿,茶马古道更是唐宋以后的通途。根据近30年来的考古发现、实地勘 测结果以及文献资料的发掘梳理,联系现代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比照研究,多篇文章对西南陆上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境内段的考察研究获得共识的线路有三条,梳理如下:

1.通往缅甸、印度的线路

西线灵官道(即牦牛道)。其走向如下:自成都西至邛崃南下,经名山—雅安—荥经—汉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德昌—米易—会理—攀枝花—云南永仁—大姚—大理。东线五尺道。其走向如下:自成都沿岷江南下,经乐山—犍为—宜宾—五尺道—云南大关—贵州威宁—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大理。

西线与东线两道在大理会为一途,西行至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或从保山南下瑞丽进入缅甸八莫),再西行经印度东北阿萨姆至恒河平原,经巴基斯坦、阿富汗至中亚和西亚。此即历史上著名的“蜀身毒道”。“蜀身毒道”遗迹考察。西线灵官道之走向分别与今之川滇公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成昆铁路的线路基本一致,有些线路古今重合。据考,四川会理境内尚存十多公里的丝路古道,云南元谋县境内的姜驿古道保留尚称完整。南方丝路多由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由云南出境经由的保山水寨、官庄等路段,至今仍保存完好。⑤在这条“蜀身毒道”线路上,在中国西南地区境内至今不衰的古城有成都、雅安、西昌、大理、永昌等,并有以“铁都”著名的邛崃、以“盐都”著名的盐源、以青铜著名的腾冲、以锁阴川滇两省著名的会理等古城,沿途穿越中国西南著名的山川河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彝族和藏族。

2.通往越南的水陆兼程线路

东路进桑道。由蜀入滇中部,经弥勒渡南盘江,经文山出云南东南隅,经河江、宣光循盘龙江,抵达河内。西路步头道。由蜀入滇西部大理,沿红河至越南河内,由河内出海,此即沟通云南与中南半岛的最古老的一条水道。

与“蜀身毒道”相比,中国西南地区通往越南的水陆兼程线路因涉及的疆域少,又有水道相连于跨境民族,因此走向较易确定。

3.连通尼泊尔、印度的茶马古道线路

四川川藏路。即成都—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泊尔—印度。

云南滇藏路。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邦达—昌都—尼泊尔—印度。境内与今日川滇铁路、滇藏公路线路基本相符。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藏区连接川滇与境外南亚中亚的重要路线。茶马古道对内是与中国内部的商贸通道,对外是与南亚印度的重要商贸通道,因此自唐宋以来,在中国西南陆上与南亚的商贸交流中,藏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三、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概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西南地区从事西南古道研究的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一辈的学者如云南的方国瑜、王叔武,四川的蒙文通、任乃强、童恩正、林向、李绍明等,还有四川、重庆和云南的一批考古学、历史学以及民族学方面的中青年学者。近30年来,在南方丝绸之路考 察研究中,西南高校和文博部门对古代蜀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交通古道与商贸往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川滇两省的学者组织了实地勘探考察队,80年代相继对南方丝绸之路境内线路进行考古学考察,出版了南方丝绸之路的资料性考察报告、专著与研究论文集。

2.川滇两省于1991年合拍了40集《南方丝绸之路》科教电视片,先后在国内各主要电视台播出,并在美国、日本播出。

3.举办展览,展示了在南方丝绸之路沿线收集的文物和摄影图片。随着三星堆祭祀坑青铜器、成都平原古代蜀国城址和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南方丝绸之路境内段沿途青铜器考古发掘成果累累。2007年11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办了“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展示了西南地区青铜器考古研究成果,证实南方丝绸之路与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影响有联系,给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4.不同学科联合研究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界注意到西南少数民族在古蜀王国文明中的作用与地位,于2008年7月举办了“南方丝绸之路与民族文 化论坛”,考古学、历史学与民族学、人类学携手,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向更深层次展开。

5.西南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80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曾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综合考察”(童恩正主持),近年又被列入成都市建设重大研究项目“古蜀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段渝主持)。

目前南方丝绸之路考察正在向纵深发展,范围也在向境外拓展。2006年,成都考古研究院与越南河内大学考古队联合发掘了越南北部义立遗址(距今3500年),在富寿仁村发掘的玉璋、玉璧、玉环、璜等与三星堆出土的同类物在材质和形制上均相似,因此给南方丝绸之路滇越道线路上的文明传播提供了实证。成都市建设重大研究项目“古蜀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研究小组开展了相关的国外考察,2008年组织了埃 及、土耳其、古希腊和印度古国的考察,2009年初组织了南方丝绸之路境外段缅甸、印度阿萨玛邦的实地考察,所获资料不菲。2010年6月,在云南省普洱市举办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茶马古道遗产保护”会议,提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段的重要性以及申遗的必要性。2010年7月,在云南丽江举办了“丽江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探讨了从云南经丽江入藏并连接尼泊尔、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与境外的商贸往来。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也取得了相当成就并正在继续深入发展。论文集《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段渝主编,2008年)即充分展示了近30年来四 川省内省外及海外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研究论文分别涉及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民族贸易、青铜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诸多方面。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有:段渝《中国西南早期国际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2009),李绍明《近30年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2009),邹一清《2007年以来的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2009),屈小玲《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与蛙崇拜源流初探》(2010)。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的“巴蜀文化研究”2004~2010年的科研项目中,已有多个项目属“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课题。

综观以上有关中国西南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二是研究建立在考古发掘、文献资料梳理和实地考察三方面的结合之上;三是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由于以上几个原因,研究能够不断推进,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尽管南方丝绸之路实地勘察成果和研究成果很多,但还有一些研究有待深入。最明显的是缺乏对南方丝绸之路境外段的实物遗迹的考察研究,缺乏与国际上对中国古代西南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商道研究的对接,缺乏南亚和中亚、西亚的交通贯通与文明相互影响的研究,同时,境外的南方丝路古道古城尚需实地考察与确定。这些正是有关学者目前正在努力的研究重点。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南方丝绸之路这条中国西南物产与欧亚大陆物产互换的商道,古往今来都非常重要。南方丝绸之路境内段全长两千多公里,在境内贯穿了中国西南三省和西藏,在境外连接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诸国,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因此对古代中国西南境内的各民族的融合交往,对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沿着南方丝绸之路修建的中缅、中印公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在国际上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丝绸之路境内段的成昆铁路与川藏公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今日中国进一步发展繁荣大西南的经济文化,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部开发的门户,昔日南方丝绸之路古道穿行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都是中国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发展东盟经济圈的主要参与者。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西南各民族创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对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简介

屈小玲(1955~),女,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成都,610068。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南方丝绸之路研究”(SC08E18)的成果之一。

贩毒大佬还原:家贫走上制毒路 曾捐资家乡建设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9:48,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