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12-10 09:16|查看: 229|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吴纶卿:蓝天成为“奢侈品”背后的反思


蓝天成为“奢侈品”的现实告诉人们,中国既有的唯GDP是举、不计资源消耗数量、不顾环境破坏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仍不加以反思、不改弦易辙,则经济增长必至绝路。

12月9日,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以近整版的篇幅,在头版上画出了一片蓝天,蓝天中飘浮的一页纸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希望这一天”“蓝天不是奢侈品”。

蓝天成为“奢侈品”的现实告诉人们,中国既有的唯GDP是举、不计资源消耗数量、不顾环境破坏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蓝天成为奢侈品的现实还告诉人们,中国将为环境的修复与恢复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这一代价甚至要远远超过近二三十年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2月来临出现的这场雾霾,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也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这样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实在令人震惊。

由上述媒体报道来看,被雾霾遮蔽的地区,几乎全都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就在几年前,对于许多人来说,雾霾还是从未见识过的现象。雾霾的频繁出现,实际上只是中国水体以及土壤被严重污染后,环境继续加速恶化的大气表征。今年以来,在部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一段时间内,雾霾蔽日的天数已经多于可见蓝天的天数。毫无疑问,水体、土壤污染和大气雾霾,与超高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着确切的因果关系。

超高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究竟“超高”在哪里?以日本为参照,选用中日两国GDP数值最接近的2009年的数据,则可以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有多大。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6%,同年日本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值的8.7%。但是,实现几乎同等数量的GDP量值(日本还略多于中国),中国在当年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47%,石油消耗量的11%,而日本则只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3%,石油消耗量的5.1%。

当然,从发展过程上看,中日两国分别处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要采取导致今日雾霾蔽日的发展模式。以中国经济增长所创造的财富数量,辅以体现社会正义的分配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完全可以在更加从容的情况下,以更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稍低的经济增长速度,换取更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上述道理并不难懂。然而,在一些政府官员那里,这样的道理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官员,以“发展是硬道理”为旗号,搞破坏性开发,促掠夺式增长,哪里还管什么环境,哪里还顾得上子孙后代。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硬道理的经济增长,而是竭泽而渔、贻害子孙的经济增长。

发展是硬道理,不假;发展到一定阶段,仍采取不顾一切几近疯狂的发展模式,就变得没有道理。在如此严重的环境屏障面前,仍不反思出路,仍不改弦易辙,则经济增长必至绝路。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评论员文章)

原文标题:蓝天成为“奢侈品”背后的反思)

张海英:为拆迁官员发工资企业涉嫌行贿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4:39,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