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1-2 09:16|查看: 283|评论: 0|来自: 扬子晚报

郭元鹏:地铁偶遇书记,认出来为何不是市民

为什么认出书记的是记者,不是其他市民?

2013年12月30日晚,郑州电视台《郑州新闻》一则新闻称,当天早上,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郑东新区开完会后,临时决定乘坐地铁返回市委,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认出。这则“记者偶遇市委书记”的新闻,在次日遭到了网络舆论质疑(1月1日《新京报》)。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在是不是“偶遇”上如此的纠结,如此的追问。即使这事情是策划的,也不见得就没有现实意义。我们更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市委书记乘坐地铁缘何就成了新闻?即使真的是“偶遇”何时才能不再是新闻?为什么认出书记的是记者,不是其他市民?

大家之所以不断地要追问是不是真“偶遇”,说明一点,公众希望这样的“偶遇”是真实的,官员上下班乘坐普通交通工具是民众所期盼的,民众也希望这样的“偶遇”不再是“偶遇”,而是经常的事情,公众更希望认出市委书记的不是记者而是市民。

市委书记应该是一个地方最让人熟悉的脸庞,这张脸庞不应该仅仅出现在电视上,出现在报纸上。为什么认出市委书记的仅仅是记者,而不是他身边的普通市民?这说明一点,电视里的市委书记和现实中的市委书记还是有区别的。尽管大家天天在电视里看到,在报纸上看到,但是缺少了生活的气息。他穿的是一本正经的西服,公众更愿意看到穿了T恤和大裤衩的书记,看到挤地铁的书记,看到买青菜的书记。而记者缘何能认出书记?因为记者能经常见到镜头之外的书记。

这种“偶遇”,本不应该成为新闻的。因为市委书记也是个普通的人,我们在治理车轮腐败,我们在实行节假日公车封存,我们在探索官员出行工具的改革,我们还要取消公务用车。如果这些都落实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的话,我们应该经常可以在街头遇到市委书记。我们可以遇到市委书记在骑车,我们可以遇到市委书记在挤公交,我们可以遇到市委书记在散步。

只有市委书记乘坐普通交通工具不是新闻了,不是“偶遇”了,我们各项事业才能真正的发展,民意诉求才能真正地被吸收。

(江苏 郭元鹏)

原文标题:地铁“偶遇”书记,认出来的为何不是市民)

山东阳信发生气体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8:5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