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1-6 16:16|查看: 242|评论: 0|来自: 新民晚报

何小手:尴尬的新年献辞

按照惯例,新年第一天各大媒体都会发表献辞,过往的元旦也曾诞生不少受到广泛赞誉的作品。因此,新年献辞仍然颇受关注。其实,新年献辞立场、内容虽有所差别,但思路与格调大致相似,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考虑到这种局限性,就不难发现,读者对献辞是否认同,多取决于作品的姿态,具体来说就是,那些过于务虚的作品容易受到排斥,而那些接地气的、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正能量的献辞则往往传播率较高。

典型的新年献辞,作品中不乏“敬畏理想”、“怀抱梦想”、“相信未来”一类的词汇,以2013年为例,新年伊始,恰逢“中国梦”成为热门词汇,各大媒体无一例外把“梦想”作为献辞主题,这看似巧合,实则符合献辞一贯的品味:新年献辞往往有着浓厚的文艺腔,作者似乎站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眺望着这片土地,带着诗人的激情和人生导师的淡定,邀请大家一同迈向新的起跑线。

同时,经常可以看到,作者的喜悦之中也裹挟着些许局促不安。那些被评价甚高的作品中,不乏普通人的家长里短或者有关底层民众辛酸甚至苦难的描述。经验表明,恰恰是这种取材容易收获读者的共鸣,这是一种阅读习惯,由微见著,它或许反映了媒体人的新闻理想,从这种充满文艺腔的新年献辞亦可读懂中国媒体的情怀与抱负。

今年各大媒体的新年献辞延续了这一传统,不过,观察发现,读者对多数作品评价相对较低。相对而言,市场化媒体受到的批评更甚,语言乏味,不接地气,很多网友开始讨论新年该不该发新年献辞。而就在网民吐槽之际,一篇题为《如何写一篇感人肺腑的新年献辞》的调侃文章不胫而走,文中提到写作新年献辞应该如何把握主题,抓住意象,对于已有思维定势的献辞写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敲打。

如果说,该不该发新年献辞的疑惑多少有些情绪成分,那么,该如何写作新年献辞,则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今的献辞模式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沉溺于高瞻远瞩的话,可能意味着不接地气,而一旦过于抱团取暖,则可能沦为抒情散文。在这个全民讨论传统媒体衰落的时代,走高大上的献辞路线似乎不合时宜,而与之相对,献辞的煽情冲动,若把握不当很可能就弄巧成拙,更进一步,一味和民众谈心,似乎也意味着路线的低端化。而在那些敏锐的读者看来,这两个极端都是“语言的腐败”,对于笔走天下的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耻辱,只是,这种耻辱显然并非个人能力局限的结果,媒体有着“让无力者前行”的理想,但推动实现这一理想的显然不能只寄希望于几个媒体的写手。

原文标题:尴尬的新年献辞)

汪昌莲:对富二代的“就业歧视”同样不应该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8 01:34,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