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1-9 11:16|查看: 286|评论: 0|来自: 时代周报

中纪委反腐2013:应酬少了 公款走访者少了

CFP 供图


中纪委的 2013与2014

⊙ 记者:严友良 发自上海

“很明显,身边工作的同事应酬少了,除非加班,下班后选择回家的人多了。”提及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工作的张筠感受颇深。

不仅如此,张筠还注意到一些细节,节假日公款走访的人也少了,甚至连往常大行其道的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也不见了。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3年每逢节假日,中纪委都必发公款消费禁令。

亮点并非仅仅体现在细节上。事实上,回首2013年的中国,“反腐肃贪”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众多贪腐官员落马,人们从最初的震惊、感叹到现在变得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开通网站,加大巡查制度,密集下发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

“加强办案力量,抓早抓小,以雷霆万钧之势荡除腐败。一年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积极转变办案方式,进一步加强办案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推动办案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纪委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综述》如是写道。


中纪委成为“年度人物”?

“严控公款消费,其实,这样挺好的。”张筠说。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经受住了考验。据中纪委官方消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4521起。

不仅如此,从2013年3月开始,中纪委先后4次对32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从第一批通报以“县官”为主到第四批通报中涉及副省级干部,被通报官员的身份在逐渐加重,并且第四批通报还直接对违纪干部“点名道姓”。

而在2013年1月2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一表态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反腐败工作定下了基调。

2013年反腐从1月份中央编译局原局长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开始,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铁男案。

2012年12月6日,媒体人罗昌平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同日下午,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回应称罗造谣,并表示将报警处理。此后,刘铁男一直以能源局局长身份参加各种活动。2013年3月,刘铁男在新一轮机构整合中落选国家能源局局长,但留任发改委副主任。

一直到2013年5月12日,峰回路转。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信息称,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从罗昌平实名举报到中央纪委宣布调查,耗时5个多月。

资料显示:2013年6~7月份,中央纪委迎来了新一轮反腐的高潮。

从6月4日到7月6日一个月时间内,中央纪委接连宣布了4起案件:6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6月23日,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被调查;6月30日,内蒙古统战部长王素毅被调查;7月6日,广西政协副主席李达球被调查。

此后又先后有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中央委员蒋洁敏;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国家信访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杰2013年被调查。

进入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更是掀起了“打虎”的风暴。

2013年12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宣布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当月落马的官员还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甘肃省酒泉市政协主席杨林和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

至此,2013年以来已经有17名省部级官员接受组织调查。而公开的资料显示,在2003~2012年,共有80余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超过8人。

2013年,“拍苍蝇”的力度也持续增强。中纪委文件显示,仅2013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2.9万件,同比增长13.5%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结案10.2万件,同比增长12.6%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

“高调反腐,改变了纪委部门神秘和低调的形象。”难怪有媒体表示,2013年的中国年度人物应选“中纪委”。


严控“太平之乱”:变被动为主动

“乱世之乱,祸害有时;太平之乱,国无宁日。”这是湖南作家王跃文在其历史小说《大清相国》中的一句话。所谓“太平之乱”,即是奢靡之风盛行、官场腐败。

王跃文的小说描写的是清康熙朝代名相陈廷敬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的生涯,书中的陈廷敬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据媒体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了《大清相国》,指其必将严控“太平之乱”。

“留心一下,即会发现2013年上半年,贪腐官员还多是经网络曝光的,衣俊卿、刘铁男,走的是情妇反腐、网友举报的老路。但是从5月底开始,中央派出10个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地区、部委以及高校和国企,反腐由被动变为主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告指出。

2013年巡视工作效果显著。2013年11月5日,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军即证实,此前10月28日中央纪委立案调查的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严重违法违纪案,就是巡视组发现的案件。

有媒体统计,2013年9月底,10个中央巡视组公布上半年在被巡视地区、单位所查出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其中9个巡视点查出腐败。以第10巡视组为例,中国人民大学是巡视单位中唯一的教育部部属大学。11月底,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宣布接受调查。

除此之外,2013年9月2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这被认为反腐主动出击的另一大突破。

“开通网站在中纪委历史上是一大壮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任建明看来,这体现了新一届中纪委工作观念上的“主动”。

“以往中纪委留给公众的印象很神秘,与民众交流不足,这也导致其工作屡遭质疑。现在普通民众只要登录官网,就能看到腐败大案要案和通报。不仅如此,新年伊始中纪委还通过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共建互联网时代的反腐平台,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任建明说。

事实上,中纪委内部的机构调整也是依照“主动反腐”的思路。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综述》就写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党风廉政建设室和纠正不正之风室合并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将执法监察室和绩效管理监察室合并为执法和效能监督室。

《综述》还介绍:2013年中纪委还新设立2个纪检监察室,减少了职能交叉,加强了监督和办案力量。同时,对过去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25个精简至39个。

“纪检监察室的最大职责就是查办案件,中纪委增设2个纪检监察室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加大查办案件力量和力度,特别是针对地方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在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同时,各地注重转变办案方式,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任建明说。


反腐败是最有力的改革

每次有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调查,“反腐”总会高居榜首。正是如此,在不少专家看来,反腐败即是中国最有力的改革。

“一般意义上,我们都知道改革是老百姓最大的红利,可是腐败则是阻挡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最大的红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反腐败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评估都不过分。所以习近平主席也说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李永忠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李永忠看来,尽管2013年打“大虎”成绩喜人,但是目前中国的反腐体制依然需要完善乃至变革。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败也进入了重要的转折点。

李永忠介绍,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王岐山就任中纪委书记后,有一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观点,集中体现于“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他的基本想法是,从治标入手,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治标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关键是后半句‘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揭示了治本才是目的和方向。一切战术上的治标,都是为战略上的治本来赢得时间。”此前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李永忠说。

据李永忠估计,按照这一思路未来一段时间,中纪委仍将维持高压“打虎”,甚至不排除有更大的“老虎”落马。“不过,下一步要对反腐体制进行改革,则将进入‘治本’阶段,这就要涉及行政、司法、金融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李永忠说。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接连发表多篇解读文章,具体地探讨如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到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协调机制的原因分析,再到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阐释了未来中国反腐败的新格局建设。(文中张筠系化名)


[社论] 2014反腐,重在廓清吏治

2013年高潮不断的反腐,以两名中央委员、十余名省部级高官的归案落幕。依此态势,2014年反腐料将以更大的力度继续推进,民众对打大老虎的信心不断增强。

回顾2013年,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反腐“打老虎”,出身央企巨无霸、掌管国资委的蒋洁敏,加上出身宣传、转入政法系统的李东生,两名身份相当特殊的中央委员被查,最能带来兴奋点。但在我们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反腐总体布局的搭建,以及反腐体系的革新。这体现在2013年底的两份重要文件上,一是11月初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12月底全文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作为反腐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实际上在8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获通过,按常规应该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公布,但因11月召开三中全会的缘故而延迟,其核心内容也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得到体现。

在上述文件指导下,纪检体制改革、纪委系统调整在2013年已经展开,2014年将继续深化。其主要意图,就是要强化纪委的监督、办案权力。《决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在此基础上,从查办案件、纪委干部提名权、派驻机构管理、巡视制度等四个方面,直接强化了纪委权力。

与《决定》相呼应,各级纪委进行了一系列内部工作机构改革。如中央纪委把原来具体负责案件查办的纪检监察室从八个再增加两个,达到十个室;增加的两个室均负责查办地方腐败案件,专责查处地方省部级官员贪腐案件的案件监察室达六个。中央纪委、监察部包括领导小组、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在内的各种议事协调机构由125个精简至39个。

在一个全新的、踌躇满志的纪委系统指挥下,第二个反腐五年规划应该不会沦为纸上谈兵。

蓝图已定,方向已明,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反腐依然会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五年规划的文件明确提出了目标,“经过今后5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那么,2014,反腐如何让民众满意?

首先,反腐要突破“刑不上大夫”的禁忌,才可能达致“不敢腐”的惩戒效果。一些党政干部之所以管不住自己的手,除了侥幸心理之外,就是因为自认为反腐会有触不到或难以触及的“禁区”。比如,对于地方、部门一把手,地方纪委就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又比如,只要官阶高到了一定程度,身上就有了一道“免罪符”。我们希望,2014年的反腐能打破这一禁忌,同时也警醒某些自设禁区的官员。实际上,五年规划中已经表态,要严查党政领导腐败,“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这一表态当有真实案例作为有力支撑。

其次,反腐要敢于继续向巨大的利益集团动刀。“中石油腐败窝案”的曝光,其令人振奋之处,不只是几个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倒掉,而是中央终于向利益集团动真格的了。在金融、能源、交通等垄断领域,笼罩着重重的利益黑幕,为一些上可通天的人把持。打破利益藩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权力挑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类似查处中石油的案例能在2014年重现。只有经由反腐揭开利益黑幕,才有可能使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真正推行到位。

最后,反腐还是要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不能腐”,才是反腐的核心目标;制度反腐才是反腐的根本出路,不能再回到运动式反腐的老一套。否则,反腐动作力度再大,外界也有可能认为只是一阵风,对廓清吏治无益。五年规划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司法改革实际上和反腐同等重要,不能因为高调反腐而拖累司法改革进程。

若能实现上述三点,当站在2015年回望2014年之际,我们就能说,过去一年的反腐真的是成效显著,民众是满意的。

默克尔拄拐参加新任政府首次内阁会议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9:20,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