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1-14 11:21|查看: 228|评论: 0|来自: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男子照料瘫痪叔叔44年 从18岁小伙变花甲老人

冬季的早晨寒意深深,但在屯留县路村乡姜庄村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温情:王新堂早早起床,做好热腾腾的早饭后,伺候瘫痪的叔叔王文明起床。之后,吃完早饭后,王新堂把叔叔扶上轮椅,收拾房间……13日,62岁的王新堂和70岁的王文明叔侄俩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他是我叔叔,我怎能不管他”

1969年10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20多岁的王文明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诊断为高位截瘫。“叔叔没有子女,生活又不能自理,没人管可不行。”当时只有18岁的王新堂没多想,毅然挑起了照料叔叔的重担,这副担子一挑就是44年。

也是从那年开始,叔侄俩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从屯留县人民医院到长治市里的医院,再到北京的医院,不管是治疗还是康复训练,王新堂始终陪伴在叔叔王文明左右,吃饭穿衣,端屎端尿,从轮椅上抱上床,再从床上抱上轮椅。经过多年的护理,王新堂开玩笑说他已经是半个医生了,输液打针都做得来。“现在我老了,也抱不动他了。”王新堂叹了一口气。40多年前的那场车祸,不但让叔叔瘫痪了,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从一个18岁的小伙子,推轮椅推成了花甲老人。

据王新堂讲,1982年,屯留县民政局为了照顾王新堂叔侄俩的生活,安排两人在县人民医院看管自行车,看一辆自行车收取2分钱。尽管生活困难,但叔侄俩从来不会开口向人收费,都是大家自愿付钱。用王新堂的话说,都是乡里乡亲,你把自行车放下,不给钱我也要给你看好。除了看管自行车,王新堂还负责医院的保洁工作。

说起这段时光,王新堂坦言,那是他最艰难的日子,家里的父母身体不好,母亲患有白内障,父亲患有肺气肿,一边是养育自己的父母,一边是陪伴叔叔,“他是我叔叔,我怎能不管他,谁也放心不下,只好县城和村里两头跑,直到父母相继去世。”

2009年,上了年纪的王新堂不再适合留在医院工作了,叔侄俩回到了姜庄村。“刚回来的时候,院子里长满了野草,房子也快塌了。”面对残败的家园,王新堂开始除草、修缮房子、拾掇家具……慢慢的,屋子收拾出了模样,院子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外漂泊了多年的叔侄俩总算回家了。


日子过得清苦,但也有希望

“我耽误了他一辈子啊,他每天端屎端尿的,从来都没有怨言,就是儿子也不过如此。”提及王新堂的悉心照顾,王文明就流泪。王文明告诉记者,其实王新堂并不是他的亲侄子,只是一个堂侄子。由于自己身边不能离人,新堂无法出外找工作,甚至为了照顾他,王新堂至今连个家也没有成。

王文明对记者说,侄子为人忠厚老实,年轻时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女方觉得他叔叔是个包袱,而王新堂又不忍心丢下叔叔,就这样,一年年岁月流逝,王新堂的终身大事就耽误了。

每当叔叔说起这些,王新堂不愿多说,总是一句:“当初照顾他是我自愿的,别人不能接受,我也能理解。”

对于王新堂的孝行,姜庄村的乡亲都很敬佩他。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乡亲还对王新堂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新堂的这种孝行给村里树立了好榜样,44年,实在不容易啊。”

有时,王文明也会因为憋闷对侄子发脾气,每每此时,王新堂都默不作声。天气好时,王新堂会把王文明扶上轮椅到院子里,这时,王新堂就能腾出手来做家务。“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生病,尽量减轻侄儿的负担,毕竟他也60多岁了。”王文明说,最难的日子都熬过去了,现在他们叔侄俩都是村里的五保户,看病有医保,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日子勉强过得去。

“年纪大了,也干不了重活了,明年天气暖和了,我准备把院子收拾收拾,养养鸡,种种菜。”王新堂说,今年家里种的5亩玉米,除了自己吃和换粮食之外,还卖了1000多块钱。尽管生活贫寒,叔侄俩还是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 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丁德令

外来务工者捡到1.3万元 苦寻3月找到失主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4:29,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