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4-25 13:16|查看: 227|评论: 0|来自: 财经国家周刊

兰州化工厂之困:中石油所提搬迁条件10年难实现

化工城之困

原环保总局2006年组织的石化行业风险排查中,兰石化被确定为重大风险源单位。

⊙ 记者:杨正莲 范若虹

如果将石化行业的分布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叠加,会发现“红点”遍布中国。从环渤海到珠三角,从长江口到大西北,从边疆到市郊,次第开花。

这与国际通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相异。2012年,农工党中央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我国石化产业布局区域多分布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居民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环境风险不断加剧”。

中国石油化工第一城兰州,正面临这样的困局。

“危险关系”

据知情人表示,兰州水污染应急之所以多有延宕,源于责任认定之难,主要在于兰州市与可能污染源兰石化之间的多年“扯皮”。

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兰州一直想搬迁兰石化,方案数次易稿,却始终没有得到兰石化母公司中石油回复。

据介绍,兰州市政府的搬迁方案先后获发改委、环保部、安监总局三个中央部委“原则同意”,但搬迁依然未果。

作为此次水污染事件可能的“罪魁祸首”,毗邻威立雅水厂的兰石化备受关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一位教授描述为:“当自来水厂遇上化工企业,水质安全隐患就像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而在兰州,这种“危险关系”却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

1953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率领中央有关部局领导和苏联专家来到兰州考察,最终选定在兰州市西固区规划建设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机器厂、炼油化工设备厂等6个“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及其配套工程水厂、电厂等。

西固区是兰州这个长条带状城市的上水区,黄河由这里入城,流过整个兰州,适合建水厂。同时,由于南北两山阻隔,高空的西北风通过两侧山脉绕行至东部豁口倒灌进来,在兰州近地面形成了东风主导的风向,处于下风口的西固区就成了发展化工业的理想之地。一条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油污干管,可以将处理达标的污水排到27公里外的黄河下游,以此兼顾了大气和水污染的防治难题。因此,在兰州这个东西狭长的盆地,化工厂和水厂、电厂比邻而居,共处西固一隅。

“石化企业放在这里有一个突出优势。”兰石化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兰州位于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西距玉门油田800公里,东出600公里便可达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石油消费市场,也是连接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核心,即便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兰州很快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并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桶“争气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油和重质燃料油,结束了中国用“洋油”的时代。西固区则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的60%,占兰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40%、甘肃省的近10%。兰石化纳税额已连续5年过百亿元,蝉联甘肃省百强企业榜首,占全省税收收入的15%左右。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作为西部最大的石化企业,兰石化再次成为投资和发展的重点。2005年4月,时任兰石化总经理喻宝才甚至呼吁,要把西固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第一个工业特区。随着兰石化的快速发展和西固工业基地的逐渐壮大,西固区的人口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基础上增长了2倍,兰州市成为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

这期间,一开始就为周围石化等企业供给一次性工业用水的水厂,也逐渐转化成为居民饮用供水。兰石化工厂外边的空地则逐渐被居民填满,有些民居干脆紧贴石化厂围墙而建,或者,直接建在输送管架下面。

今年两会期间,兰石化总经理李家民坦言:当前石化行业安全环保管控及周边环境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方面就集中表现在生产区生活区混杂交错、地下管道等隐蔽设施监控不力导致安全事故。

早在2006年,原环保总局组织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在排查的7555个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的2489个,占比32.4%。

其中,兰石化被确定为重大风险源单位,对兰州等多个城市的饮水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兰石化的情况并不孤立。2013年11月青岛中石化的管道大爆炸,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事故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腐蚀破裂,引起易燃气体爆炸。根本原因是城市在发展中不断扩张,市政规划没有考虑到与化工厂的安全距离,造成油气管道与市政管道及周边建筑物距离太近。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类似兰州、青岛这样的石化项目,均早就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将其包围起来,城市规划上又完全没有考虑到安全距离的问题。

中石化在青岛事故后,组织了大规模的安全排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中石化管道被占压或安全距离不够的有1100处,这些都违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与此同时,炼化企业与居民小区交织在一起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距离,有62万人需要搬迁。

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搬迁,动辄需要上千亿资金,搬迁后原址的所有管线等于基本废弃。

“这些都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张明森说。

附加条件

“危险关系”持续到近年,兰石化搬迁之事成为兰州市政府的一大重点工作,与之一道推进的还有产能的扩大。如2013年1月,兰州市发改委主任潘恩在全市综合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兰石化搬迁及新增1000万吨炼油项目作为项目争取的首要任务,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

2012年和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甘肃省和中石油曾就兰石化扩充产能和搬迁工作进行了会谈。

在2012年的会谈中,甘肃希望将兰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050万吨扩大到2000万吨。新建的1000万吨炼油装置布局在兰州新区,并适时将兰石化从西固区整体搬迁到兰州新区。兰石化整体搬迁后,老厂区土地仍由中国石油使用,并确保西固区继续发挥中国石油油气输送枢纽的作用。

中石油则认为,从长远看兰石化确有搬迁的必要,并承诺除碳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外,今后在兰石化现有厂区不再建设新的装置。不过,中石油提出的搬迁前提是,只要从中亚国家、俄罗斯进口原油资源能充分落实,就启动建设专门规划的输油管道,将进口原油综合平衡后供给兰石化在新区新建年产能1000万吨炼化装置使用。新区项目建成后,再启动老厂区搬迁工作,最终实现整体搬迁。

对于中石油提出的上述搬迁条件,相关知情者分析认为:“实现难度非常大,10年之内很难,基本不可能。”

“我们现在的态度是,优化老区,发展新区。”兰石化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果没有1000万吨原油的产能增量,兰石化搬迁意义就体现不出来,负面作用非常大,问题很严重。他说:“搬迁后的规模至少要翻番,企业才没阻力,只有扩大规模才能消化搬迁障碍。”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兰石化2013年底已经成立了临时机构,这个由4名炼油化工技术人员组成的新区项目组,正在就新区规划等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还负责与政府进行沟通衔接。

甘肃水利厅专家谈自来水污染:知道早晚会出事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1:21, Processed in 0.56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