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5-7-26 21:21|查看: 314|评论: 0|原作者: □ 马东亮|来自: 中国民族报

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国特色与中国思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努力目标,并且经由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浪潮激荡的今天,中国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路,不仅是基于自身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考虑,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智慧、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思维,同时也是对世界民族治理问题、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和平共生与共处问题的一个创造性回应。

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表述极富中国特色

(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观理论产物之一,又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得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以往的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保证了革命的胜利。而在由革命转入建设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又依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一步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民族工作领域亦然。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相关工作的目标与要求。

  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反过来又能够服务于实践。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具体表述之一,又直接产生并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从理论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独特思考,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表述带有深厚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质。

  (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表述,赋予了精神共同体较之物质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地位。

  精神对应于物质,共有精神家园对应于共同的物质利益结合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并将这种利益观体现在其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民族问题上,我们承认物质利益发展对各民族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强调利益不仅仅表现为物质形式,而是有其丰富的存在样态。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就是创造精神利益和财富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共同的精神利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物质利益。无论是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都不应由某一个民族独占,而应以共有的形式为各族群众所分享。马克思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本的原则本身就内含了以各民族人民利益为本,因此,共有精神家园首先应当是各民族共同享有的精神利益共同体。

  (三)以家园的形式类比国家、民族事务,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的多民族共生格局与和谐发展目标。

  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由弱小到富强,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共同奋斗与努力,无论是立足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发展与开拓自己的文明,还是在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各族人民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格局由来已久,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同样有其历史缘由,各族人民在对国家事务、民族事务的理解方面都分享着一些重要的共识,家国共生意识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个体与家庭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国家与民族的和平与发展,反之亦然。也正是基于这些共识,数千年来,各个民族像大家庭一样共存共生于一个共有的地理空间,也共同建设着共有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进入21世纪、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新时期,我们从国家之于家庭的重要性出发,从中华民族发展与各民族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强调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这既是历史描述,也是新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基于中国民族现状与实际,体现了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与民族工作的规律

(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与思路的延续。

  如前所述,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既是当代民族工作的努力目标,也是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历史基础上的一个经验性总结。传统往往能够给予当代人更多的智慧。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共存的格局决定了历代统治者都无法回避多民族共同体如何实现共生共赢的问题,少数民族确立的政权也不例外。纵向地看,封建统治者虽然囿于其历史局限而各有侧重,但几乎所有的治理方略中都没有忽视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这种对文化的尊重意识以及对心理认同的培养培育,成为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先声,也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能够更好地实现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保证。

  (二)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经验的总结。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在我国不存在一个各民族共同享有的精神世界。恰恰相反,从广义上而言,重视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之一,从具体意义上讲则是我们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和凝炼后的产物。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自成一脉,但同时其各个民族又展现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特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都极其重视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对共同精神认同的培养,这是党的民族工作一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中华民族意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强调国家与民族政治统一的方面,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则是在保有和尊重各民族精神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对共同精神世界的强调。

  (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尊重了中国民族状况与实际,符合中国自身民族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主题。从前述讨论可以看出,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提法其出发点是中国国情与中国实际,又因其基于中国民族问题现状而展现出其独特的问题意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数十年后的今天,各民族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侧重物质生产能力的提升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有了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无论物质世界丰富与否,对精神家园的重视与维护都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今阶段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方面是改革开放深入化之后保证民族关系和谐良性发展的思路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未来各民族共同奋进、迎接21世纪全面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思想保障。

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目标的提出,不仅直接指导中国民族工作,而且具备一定的普遍意义与时代特点。

(一)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不仅内涵了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性表述。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民族研究领域出现了“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将西方政治中的有关理论视为人类唯一正确和有价值的理念,离开西方学术概念和思维模式便无法展开对于民族问题的有关思考,离开西式人权概念就不会思考人的权利问题,离开集体人权就无法讨论民族权利问题,等等。有些学者将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归因于党的民族理论的“失误”,甚至认为只有西方思想才能成为替代性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封闭与保守的政治组织,对现代政治文明的扬弃与吸收构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工作上同样如此。

  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为例,这其中的“共有”带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简单来讲,其中至少包括了三个层面,即拥有、享有和创有。也就是说,各民族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因此能够彼此分享这样的共同精神世界,在拥有和分享的基础上,各个民族也都有对这个精神家园进行不断地开创性建设的义务。拥有、享有和创有这三者统一在“共同性”这一基点之上,构成“共有”的要件。

  各民族共同拥有、享有、创有的前提之一便是民族主体的平等,这种平等包含着对民族地位、民族权利与民族自由等现代政治价值观的强调。不平等的个体无法共同拥有某样事物,也无从谈及个体的自由。同理,不平等的民族之间只会存在剥削与压迫,而不会自由地按照自己意愿共同拥有与分享某种事物的所有权。共有精神家园是共有物质家园在精神层面的反映和体现,两者遵循同样的政治理念。自由、权利与平等。体现在民族问题上,尤其指民族自由、权利与平等才是共同拥有、享有与创有得以实现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共有精神家园是一种民族平等的创新性表述。

  (二)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表述能够对接与回应全球化等一系列新的时代任务与挑战。

  以第二世界大战结束以及“冷战”终结为标志,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当人们庆幸于战争远去、和平到来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那些导致战争的因素却并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终结。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极端情绪的恶劣影响。面对新问题,西方思想家仍然坚持推行其人权、民主的解决方案,认为这些源自西方思想的政治概念能够直接适用于各种文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现实呈现给人们的是:世界大战虽然不复存在,但各种以民族为动员旗号的冲突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有些甚至祸延多年。

  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虽然指向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问题,但其开放性意义却不止于此。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路与西方现代思想家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义、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路既有共通点又有明确的差异。以多元文化主义为例,该思想强调政治社会对少数民族的承认,提示主流社会在话语权等方面对少数族裔的隐性压迫。在政治上承认少数民族地位以及在社会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各种权益不受侵害,这都是我国民族理论所坚持的,但是共有精神家园在相对应的层面所提出的要求,远远高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诉求:共有精神家园对所有民族保持着包容与开放性,每个民族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精神共同体提供自己的文化与思想,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各个民族首先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因此努力建设的精神家园也不必以反剥削、反压迫的方式达成。

朱维群回应与阿来对话引发争议: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0:22,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