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杂谈针灸学

已有 598 次阅读2008-11-12 10:48 |个人分类:天下杂侃|

    根据《黄帝内经》的描述:人体当中经脉分布于人体的深层,络脉分布在人体的表层。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理事李定忠教授说:“人体有两大系统:一是物质的,一是信息系统。经络就是人体的信息系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付学华介绍说:“经络西医没发现,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经络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结构,它不是一个管道,它是一个生命活动现象,只存在于生命活动进程中”。根据这个理论,中医认为人的经脉分为正经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黄帝内经》认为:“邪客”(即:病魔)沿着松弛的皮肤侵入人的络脉,侵满之后就会灌入经脉。如得不到阻止,就会沿着经脉而进入人的五脏。因此,不论什么病,都可以沿着相关的经络来医治。
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北京中医院教授贺普仁说:“不懂经络,开口就错!按照中医经络理论,中医能很轻易地诊断出一些疾病:比如在足三里的下方,有一个穴位,在那里一按,就能反映出你是不是得了阑尾炎。这个穴位就叫阑尾穴。这是靠经络传导为根据的。同样的道理,你胃不好,在足三里上就有反映;你肝有病,在丘墟穴就有反映。所以在诊断上离不开经络”。
 
   《针灸大成》成书于公元1601年,作者杨继洲。本书是在作者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该书现有40余种版本,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后世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文献。
 
    清朝前期针灸学继续有所发展。公元1742年吴谦等人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70年代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的“针刺麻醉”针刺麻醉: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依据经络脏腑理论和针刺镇痛临床经验,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针麻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针麻的实践与研究于1958年发端于中国,60年代中期被确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其后有30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针麻的临床和原理研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举报 |IP: 118.112.111.24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将军 2009-2-7 21:25
中医的神奇与魅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3 17:4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