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独自飞扬|查看: 6753|回复: 12
[人物

[讨论]四川天文学家65年前用八卦预测出第十大行星

 [复制链接 
11#
 楼主|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2-19 00:45:21|显示全部楼层

评《又有人在为“八卦天文学家”贴金》

以下是引用独自飞扬在2006-2-19 0:15:10的发言:4 _* f2 J2 K5 W" K+ d- l6 }! p6 i http://www.phoer.net
否定刘子华的预测就是否定西方天文学?# ^1 ~3 Q; l7 {6 S2 r9 W) O5 r, G http://www.phoer.net
7 G; d. {( l+ ]: Q http://www.phoer.net
苏乞儿
% r4 o, M+ V/ G http://www.phoer.net
【原文】谎言和假新闻有如慢性病,一有风吹草动条件合适就冒了出来。NASA刚刚宣布发现了“第十大行星”(还未得到国际天文学界公认,只能说是候选者),《华西都市报》上就登出了一篇名为《四川天文学家65年前用八卦预测出第十大行星》的文章,文章根据成都611所李力知研究员的报料说65年前四川简阳人刘子华使用八卦就已经“预测”了第十大行星。这本是早在60年前就已经成为天文学界笑谈的所谓“发现”,没想到隔了60年,又一次的冒了出来,并且借NASA的最新发现来为这个“八卦天文学家”脸上贴金。6 L2 E; H/ y; h. ?" W" G8 l$ k'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1 ], J- j+ [, E( ^# M【评论】刘子华之所以被你不屑,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宣布发现了“第十大行星”“早在60年前就已经成为天文学界笑谈”。你是不是有“瞎子看戏──别人笑你也笑”之嫌呢?国际天文学界到时候万一证明了“第十大行星”的存在,你又当如何解释?既然“第十大行星”的存在与否还未定论,你凭什么就急于断定太阳系有“第十大行星”是“谎言”?你凭什么如此蛮横?# I* d3 E) b) W* v9 F- L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2 y# G& z5 m6 A7 a* K* B【原文】刘子华60年前“发现”第十大行星的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刘子华在留法期间根据易经八卦推算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数据,并写出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星球的预测》的论文,1945年他在欧洲一些报纸上大肆宣传自己用八卦发现了第十大行星,回国后又请一些无聊政客们写文章来吹捧自己的“成就”,自己也四处宣扬自己发现了新行星,并自己命名为“木王星”。这当时被国内天文学界传为笑谈,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当时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文章《你知道行星是如何发现的么?》,文中列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史,对刘子华利用周易八卦做出的所谓发现进行驳斥。同时《新华日报》上也刊登了署名朴英的《荒谬的“木王星”》对刘子华的“发现”进行批评,指出不靠科学知识,而用八卦发现新行星是十分荒谬的事情。(注:此事件具体经过可以参阅卞德培先生在《天文爱好者》杂志1994年第5期上的《X行星之谜》和他著的《第十大行星之谜》一书中的记述)' U" ~, J5 T: O- u#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R/ ]+ N6 V/ e& p【评论】你之所以如此鄙视刘子华,就因为他“发现”第十大行星没有用你欣赏的“天体力学和摄动理论”来推算行星轨道,而是利用周易八卦发现“第十大行星”。你之所以如此鄙视刘子华,还因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还有一个叫“朴英”的批判了他。你何不自己计算并论证一下太阳系没有“第十大行星”,然后用研究报告批判他?你怎么断定八卦就不是“科学知识”的?. N) c& J9 S"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8 }3 g: n* f% k0 Z, q: m6 V【原文】稍微有点天文知识的人都知道,预测和发现一个新行星无论是靠天体力学和摄动理论来推算出轨道(如同发现海王星那样),还是凭观测来发现(如天王星、王星那样),但是都要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预测和发现是正确的,这个证据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出新行星的轨道根数和星历表,然后用望远镜去找,找得到说明预测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刘子华根据八卦来预测第十大行星,即使先不去评论他使用的方法荒谬与否,就是在他的“发现”之后60年间没有发现任何符合他预测数据的新行星这件事情就完全可以证明他的“发现”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http://www.phoer.net + I7 V  T8 h$ e; d0 C  r0 S0 f, j+ _/ z0 l( L http://www.phoer.net
【评论】难怪中国人发现哈雷彗星那么早,不如哈雷发现的迟,因为中国人用的手段不符合“科学”标准!你到底在维护科学的尊严还是在亵渎科学?小时候读《爱迪生传》,其中有一则故事至今难忘:爱迪生事业发展以后,雇来两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做助手,有一次,他需要知道一个灯泡的容积,叫其中的一个助手算一下。一个多小时后,他过来问助手算好了没有,助手说“快了”,面前铺了那么多的演草纸。只见爱迪生将灯泡灌满了水,然后又将水倒进了量杯,容积立即出来了。那个大学生羞得满脸通红,从那以后他对爱迪生这个小学没毕业的发明家充满了崇敬。你与那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点相似,但你跟他不好比,因为他知道脸红。 
http://www.phoer.net 5 n+ l' t/ a3 G5 \' R% \
http://www.phoer.net ' [  a( a. s/ I" J0 u& O9 T- ~4 q$ P' U【原文】科学探索要求态度严谨,科学理论正确要求证明它的事实确凿,任何科学发现靠请名人吹捧、打保票,或者自己四处宣扬,多次重复是不行的,要靠真正的事实证据来证明。谎言毕竟不是事实,即便重复一千遍一万遍,它还是不能成为事实,更不能成为证明发现的证据。【方舟子按:刘子华推测的第十大行星距太阳约74亿公里,公转周期约为800年。而美国发现的新行星距离太阳大约145亿公里,公转周期为560年。在小报记者笔下,竟然成了“惊人地相似”。】# Q% U4 {  P; h$ u5 ]2 o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P$ _# Q. U$ r" t% I% E, l【评论】如果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被事实证明,即使与刘子华的推算有误差,刘子华也是伟大的。因为他毕竟更早知道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至于用的什么方法,那无关紧要。否则怎么说“殊途同归”呢?. y- U2 Z+ a: c$ }( l' s http://www.phoer.net
' `/ T) B5 T- o$ b http://www.phoer.net
如果将来的事实证明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不存在,你再批判他不迟。不要一见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比如易经的思维方式〕就立即拿西方近代思维方式来批,这样尽管在现在可以哗众取宠。你们的言论有时有意无意对别人的研究和思路形成干扰,真不明白你们的用心到底是什么!
12#
 楼主|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2-19 00:47:5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刘子华推测的第十大行星距太阳约74亿公里,公转周期约为800年。而美国发现的新行星距离太阳大约145亿公里,公转周期为560年……即使与刘子华的推算有误差,刘子华也是伟大的。因为他毕竟更早知道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

http://www.phoer.net   X9 X  R/ Y5 D, z* |7 w这个还能叫做发现?轨道都差了一半。周期也不对。要论发现,就要有实实在在的计算结果,指导其他观察者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和空域观察到该星体。如果连这样的周期轨道都能叫做发现,太阳系中哪里就会有这么几颗行星,早就不知道多少颗了。如果我现在通过某种算法,然后宣布我发现了第十二大行星,随便给了几个轨道周期参数,伟大不伟大?可笑不可笑?
http://www.phoer.net ; T0 H, s! }( M6 G
http://www.phoer.net " i/ ]1 r% L# p$ h7 r9 O% k( T另外,拜托你也好好读一读那位刘先生的故事。到底是什么人先讨论第十大行星的问题。是欧洲的天文学家。他们通过对海王星冥王星等的轨道观察和计算,发现其中的不符合。于是认为应该有第十颗行星。那位刘先生才拿这个讨巧来做博士论文的。
http://www.phoer.net 5 v2 Y4 q+ k- J/ M/ E! E
难怪中国人发现哈雷彗星那么早,不如哈雷发现的迟,
& p6 G6 E% Z, _4 I http://www.phoer.net
中国人确实很早就观察到了哈雷彗星,但是从来没有计算出什么轨道周期等,中国古书中也从来没有说这颗彗星和70多年后再次看到的是同一颗。哈雷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他告诉我们这颗彗星会在70多年后,再次回来,被观测到。这就是科学理论和经验的不同。不知道谁在亵渎科学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23:0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