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程朝华|查看: 63796|回复: 773
[灾害·事故

鲁甸地震个别受灾县未及时兑现救灾款物

 [复制链接]
11#
 染姐 发表于: 2014-8-7 06:53:00|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铁军决战牛栏江堰塞湖 排险比唐家山更难

源自:华西都市报
  “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经结束,又一个巨大挑战,摆在抗震救灾人员面前。由于强烈地震造成山体滑坡,使得鲁甸县内牛栏江红岩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截至5日18时,堰塞湖湖内水量约4980万立方米,并仍以每小时0.16米的速度逐渐上涨。
  巨大的堰塞湖,如同一个顶在受灾群众头上的大水盆。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5·12大地震时曾成功解决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九支队,以及拔掉映秀“老虎嘴”的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星夜兼程进入险情区,开始了与牛栏江堰塞湖的生死决战。

直击:
骑摩托回家“山景”变湖畔

  鲁甸地震发生后,还在昆明打工的鲁甸县火德红乡村民张顺勇立即请假,骑上摩托往家赶。
  4日在路途上,他电话得知家里房子垮了,但人都没有事,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但从新闻中,张顺勇得知他家所在的邓家大坪社,正好位于堰塞体内,心有一次被悬了起来。
  一路上顶着飞石,张顺勇风驰电掣。6日下午2点,他终于回到邓家大坪。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两座大山如同被刀削一样掉落大半,泥石流将原本平静的牛栏江完全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而张顺勇原本距离河面80多米,位于半山腰的房屋,变成了“湖景房”。
  村干部见张顺勇回家了,立即通知他马上让家人往高处搬,因为无处排泄的湖水,依旧以每天3米多的速度上涨。他家很快也会有被淹没的危险。
12#
 染姐 发表于: 2014-8-7 06:53: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挺进:
冲锋舟顶落石 挺进堰塞体

  5日上午,经过工兵战士的全力抢修,当天凌晨被泥石流掩埋的通往堰塞湖的公路再次被疏通。一辆辆重型工程机械,飞驰着驶往前往堰塞湖的码头。而在码头上,6艘快艇正不时将官兵、地质专家运送到堰塞湖上,查看具体情况。
  下午5点随一批工兵战士,大家登上了快艇,向着堰塞体驶去。在巨大的湖面上,四处漂浮着从上游冲击下来的家具、牛羊尸体、断木等。“前两天,我们还能看到堰塞湖下的村庄,树木的树顶。现在水位越长越高,早就淹完看不到。”一位战士说。
  而就在堰塞湖边,两侧的山体被地震敲击得支离破碎。巨大的滚石一刻不停,从山顶上滑落入水,在快艇旁激起巨大的水花。
  从工程码头到堰塞体共有3公里长,耗时12分钟,大家来到了堰塞湖堰塞体的正下方,一个宽90余米、长达700余米高80余米的巨大乱石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染姐 发表于: 2014-8-7 06:53:00|显示全部楼层
惊喜:
“失踪”战士成功走出堰塞体

  跟随者战士们脚步,人们走上了堰塞体的乱石堆。地质专家立即就具体灾情和解决方案进行勘察。而就在下午6点,一个列队的武警官兵从堰塞体后方,背着炸 药从远处走来。
  经询问,这支部队正是5日曾经传出失踪的武警8750部队。之前该队25名官兵深入堰塞湖的堰塞体内,准备埋放炸 药。但因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25名官兵全部被困,并失去联系。带队干部向政委说,“昨夜,大家围着火取暖,有的战士随身带着少量干粮,大家就分了吃。”如今翻山越岭之后,所有官兵已经成功脱险。除了疲惫外,没有人员受伤。
  但涉及到下游群众的疏散以及一些物资和财产的转移,以及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原定的爆破安放点不适宜爆破,爆破计划后推。具体时间还在等待指挥部的最终确定。
14#
 染姐 发表于: 2014-8-7 06:53:00|显示全部楼层
牛栏江排险比唐家山更难
  唐祖旺是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的一名战士,而他正是云南昭通人。而他所在的这支部队,曾经拔掉过5·12大地震形成的映秀堰塞湖千吨巨石“老虎嘴”,有着丰富的地震应急抢险经验。
  由于前往堰塞湖的道路因塌方再次阻段,该团深夜用携带的机械开路,并于上午7点来到了堰塞湖边。随即一艘又一艘快艇,一个又一个“河中舟”被放入湖中。该团战士介绍,他们主要负责开辟码头,并用9个“河中舟”拼成一个“漕渡门桥”。
  傍晚7点,所有的快艇和“河中舟”均已放入湖中。7日一早他们就将开辟出运输码头,并拼好运输用“门桥”。
  将在牛栏江堰塞体上,直接进行工程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曾在5·12大地震期间成功处置了悬于北川之上的唐家山堰塞湖。
  走上牛栏江堰塞体,三总队九支队支队长部建和直言,牛栏江堰塞湖排险工作,将难于唐家山堰塞湖。“主要是道路不畅,除险机械难以进入。另外,堰塞湖堤的石头比较小,排险时控制水流的难度要大些。而牛栏江水涨较快,给部队处理时间较少等。”
  据介绍,此次牛栏江排险,将借鉴唐家山堰塞湖的经验。通过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的漕渡门桥,将大型设备运到堰塞湖坝埂上。通过炸 药,爆破掉堰塞体内难以破坏的巨型落石。然后挖掘机等工程车修建出一条应急河道,从而将湖水成功排除。
  由于考虑到下游泄洪量、群众疏散等因素,目前这些铁军部队正在昼夜进行前期工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染姐 发表于: 2014-8-7 09:53:00|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不要擅自前往云南鲁甸灾区

源自: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6日消息(记者:何雪)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应急办获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要求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做好支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后简称《通知》),结合灾区实际情况,确保救灾工作有序进行,不要擅自前往灾区。
  《通知》要求,支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须做到四点,一是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抗灾救灾工作机制;二是严格控制赴灾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若灾区确有需要的,国务院办公厅将统一作出安排;三是加强对社会捐赠的统一组织管理,未经协调确认的社会捐赠,一律不得自行分散运送;四是及时劝阻非专业救援组织、志愿者、游客等近期尽量不要前往灾区,以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
16#
 染姐 发表于: 2014-8-9 14:53:00|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鲁甸地震“头七”祭 遇难人数增至617人

源自:中国新闻网
8月8日,云南鲁甸一村民家中正在为去世的老人诵经超度,家人情绪稳定,生活逐渐恢复。图为身着孝服的孩子在树荫下吃野果。韩帅南 摄
  中新网8月9日消息,题:鲁甸地震七日祭:在哀思中反思 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今天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世的第七天。这个国家,又一次因为大地震,哀思罹难同胞。悲伤之后,震区的鲁甸,需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震后的中国,需要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这是截至8月8日15时的震后伤亡数字。地震后的一周,与这组数字竞赛的,是一场以“抢救生命”为主题的举国救灾。
  抢救生命,从一周之前的那场地动山摇开始。
  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指示,亲赴灾区一线坐镇指挥救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在余震和暴雨中向灾区挺进,打通条条生命线。
  地震发生后10分钟,解放军的首批救援力量就紧急驰援灾区;震后不久,地震、减灾、民政等多个部门就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震后十余小时,官方的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震后24小时,中国红十字会就已募集到社会捐赠款物3000余万元;震后72小时,震区救援力量达到数万人……
  灾难面前,当亿万中国人再度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官方救灾响应更加及时高效,社会爱心驰援更加科学有序。不可否认,在大灾的悲痛中,这个国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回顾“抢救生命”这一周,废墟中传来太多的“人物表情”,触动着国人的心。
  他们中,有废墟下大喊先救妹妹的11岁小学生,有希望把救治机会留给年轻人的七旬老人,有赶制万斤切糕送到地震灾区的维族老板,有为了营救群众在堰塞湖激流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在生命救援的过程中,有反映生命奇迹的救援事迹,也有彰显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
  此外,诸如“5·12大地震幸存孤儿暑期打零工为云南灾区捐款”,“北川9名爱心人士赴鲁甸灾区开免费餐厅”,这些从鲁甸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染姐 发表于: 2014-8-9 14:53:00|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6.5级的地震,伤亡为何会如此惨重?这是鲁甸震后一周,持续困扰外界的疑问。
  “鲁甸六成农民日生活费不足7元”,“震区多为无抗震设计的土坯房”……在媒体报道中,人口稠密、经济落后,是这个中国西南小城面对地震时如此脆弱的重要原因。
  有评论称,在地震高发区普及更加坚固的抗震房屋,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地区又多为地质地貌复杂且经济欠发达。这看似矛盾,但是在生命面前,一切人为可以做到的保障,似乎都不应成为问题。
  地震过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鲁甸灾区,虽然还满是残垣断壁,但是排排的临时帐篷中,民众的生活正渐渐恢复。
  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在哀思中反思,在灾难中砥砺前行。人们期待一个重生的鲁甸,更希冀一个均衡发展的中国。
18#
 染姐 发表于: 2014-8-10 07:24:02|显示全部楼层

鲁甸地震头七祭:痛失6位亲人的内江男坚强面对

源自:华西都市报
鲁甸地震头七祭我不能倒下 我还要担起家庭的担子
  8月9日,是鲁甸地震遇难者的头七。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已造成617人遇难,112人失踪(截至8月8日15时)。

最后再陪妻子一晚
  四川内江的肖占魁因为这场地震痛失亲人。8月3日下午4时30分,一块上百吨的巨石从山上轰然滚下,将肖占魁的妻子谢艺翠砸中,同时被砸中的,还有妻子的姐姐,姐姐的女儿、儿子,以及肖占魁9岁的儿子、外侄。8月8日下午,他把妻儿的骨灰从鲁甸带回内江。
  在妻儿离世的头七这天,肖占魁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正在忙着给妻儿“请水”。按照农村的习俗,要先“请水”,再“开路”,最后再安葬,这样死者才能入土为安。肖占魁说,这几天一直在给妻儿烧纸、烧蜡烛、放“海灯”来寄托思念。
  电话里,肖占魁声音仍有些嘶哑,但是多了一份从容。他的悲痛是埋在心底的。“我一踏进屋,就想起他们以前的身影。他们当时做的事情,穿的衣服,说的那些话,一想到就落泪。”就在头七的前一晚,在为妻儿搭建的灵堂里,34岁的肖占魁一夜未眠,“明天他们就要上路了,我要多陪陪他们。”
  肖占魁打算将妻儿和外侄合葬。“我给儿子和外侄买了两个骨灰盒。”在肖占魁眼里,9岁的外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他出生40天就来到我们家了,跟我们一起生活了9年。”肖占魁说,他和老婆都特别疼爱这两兄弟,不管是鞋子、衣服还是吃的东西,一律都买双份,这次骨灰盒也不例外。
  每一顿饭的饭前,肖占魁都会给妻子、儿子、外侄把碗筷摆好,“生前是一家人,死后也是一家人,只是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染姐 发表于: 2014-8-10 07:24:02|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伤者需要照顾
  面对亲人的不辞而别,28岁的谢坤炳荣无比心痛,这次地震带走了他家族中的15位亲人。
  32岁的谢益巧和30岁的谢益翠,按照辈分算是谢坤炳荣的“孙女”。姐妹俩远嫁他乡,这次分别带着儿女从四川成都赶回老家探望老人。8月3日16时30分地震袭来,姐妹二人正在家中照顾4个小孩,瞬间的坍塌让6人没有时间反应过来。谢坤炳荣在地震中还失去了二哥、外侄、侄女、侄儿、外甥……谢家家族共遇难15人。
  头七这天,记者拨通了谢坤炳荣的电话。他告诉记者,遇难亲人的骨灰都寄存在震中的殡仪馆,而他又身在医院照顾受伤的亲人,无法举行仪式纪念死去的亲人。“今天是头七,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只希望他们能在那边一切安好,没有烦恼和痛苦。”在谢坤炳荣看来,悲痛是难免的,但是照顾受伤的亲人才是他最大的责任。
  从8月3日下午,得知云南地震并确认震中就是鲁甸后,谢坤炳荣就有种不祥的感觉。由于打不通亲人电话,他连夜从成都赶回了老家的龙头山镇龙泉村,然后又徒步十余公里山路,一路奔向谢家营盘社。“我一路都在安慰自己,有可能还有救,没那么严重,能逃脱出来的。”谢坤炳荣不断安慰自己。
  然而,到达现场时,谢坤炳荣差点认不出哪里是自己的家。“什么都没有了。”谢坤炳荣痛苦万分,由于没有工具,同行的几个人就一起徒手刨土,期望能够有奇迹出现。“只要没有见到遗体,我就相信他们都还活着。”然而,挖出的却是一具具冰凉的遗体。最终,在武警官兵的帮助下,9具亲人遗体也被抬到了村子一处有倒塌石碑的空地附近。谢坤炳荣泣不成声,“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完全无法接受这是真的。”
20#
 染姐 发表于: 2014-8-10 07:24:02|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又发生了塌方,余震不断,我们被要求撤离出去。”此时,体力大量透支,吃不下任何东西的谢坤炳荣心情极为复杂。“还有好几个亲人埋在废墟里,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我不想走的,想留下来把他们都找到。”谢坤炳荣仍然认为,那些亲人可能还活着。
  8月5日凌晨5点,亲人的遗体被送到殡仪馆。中午,谢坤炳荣等20多位亲属举行了简单的仪式。
  从8月5日离开殡仪馆到8月9日,谢坤炳荣已经顾不了悲痛,因为他还有太多受伤的亲人需要照顾。小嫂子和妹夫在昭通市医院接受治疗,外侄在昆明市医院,还有一些受伤的家人在宜宾医院……
  “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就没人来担这个担子。”刚刚走出悲痛的谢坤炳荣说,活着的人要坚持,要坚强才有希望。“面对灾难,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悲痛。”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元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5:2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