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6712|回复: 20
[自然科学

进化与遗传余波新浪解读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36:17|只看该作者
3)“点内空间”联系量子云计算,也有八元数理论在探索。例如天津理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王洪吉教授,就在研究八元数物理数学。王洪吉教授研究的八元数是四元数的一个非结合推广。众所周知,四元数类似复数的推广,复数就是承认和重视虚数的存在。就像四元数可以用一对复数来定义一样,八元数可以用一对四元数来定义。八元数的加法是把对应的系数相加,就像复数和四元数一样。八元数可以视为实数的八元组。每一个八元数都是单位八元数{1, i, j, k, l, il, jl, kl}的线性组合。也就是说,每一个八元数x都可以写成其中系数xa是实数。

八元数有道理,但“点内空间”联系量子物联网,我们以庞加莱的复值函数四维空间坐标为例,设想绕着转动的原点,如像正立方体的房子。一般人只想到绕着房子外面的前后左右上下6方的转动。甚至把复值函数,也只想成绕着房子外面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正负组合。但这都只与点外空间类似。现在设想把正立方体每边扩大一倍,成为超立方体,原来的小立方体,就类似在点内空间的房子里面的原点,其绕着原点的前后左右上下6方的转动,就类似虚数的世界。这只是其一。其二,设想房子本身有内外,但房子内都只类似一种虚数单位,那么点外和点内的前后左右上下6方,也可以各自虚实组合。即点外的前后左右上下6方和点内的虚组合,是七个八元数。再加上绕着原点的0位,一共就是八元数。

4)传统的八元数,作为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数开方上的延伸,据巴艾兹 、伍尔达的文章介绍,早在文艺復兴时期,已有意大利数学家卡丹诺引入-1的平方根数。

-1的平方根是真实的存在吗?数学家跟随卡丹诺的脚步,开始运用形如 a+bi的复数,其中a和b是普通的实数。到约1806年,瑞士数学家阿尔冈提出用a+bi描述平面点的方法,a表示这个点的横向位置,b表示纵向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复数视为平面上的点。而且阿尔冈还说明了如何将复数的四则运算,解释成平面上的几何操作。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36:3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例如在实数线上做加、减,就是往右或往左移动;而乘、除一个正实数,相当於将实数线做伸缩。若乘以-1,则是将直线左右翻转。类似的想法也可以用到复数,只是将平面上一点加上a+bi,相当於将该点往右(左)移动a,再往上(下)移动b。而乘以一个复数,则是除了将平面放大或缩小之外,还多了平面的旋转。其中特别的是,乘以i相当於将平面逆时针转1/4圈,因此将1乘以i再乘以i,相当於将平面转了半圈,也就是从1转到-1。最后,除法是乘法的相反,因此除以一个复数,是将放大换成缩小,或是反过来将缩小换成放大,然后再反方向旋转。

四元数是由爱尔兰数学兼物理学家汉米尔顿发现的。1835年汉米尔顿发现用实数对来处理复数的方法:复数a+bi也可以用两个实数a与b的某种特别记法来表示,例如实数对(a,b)。到1843年10月16日他想到:在三维空间中,如果要描述旋转与伸缩,不能只用三个数,需要第四个数。即形如a+bi+cj+dk的四元数,其中i、j、k都是-1的平方根,彼此并不相等。

四维空间描述三维空间的变化,是因为其中有三个数要用来描述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如果用开飞机来想象,为了定向,需要控制机身和水平面的夹角这类俯仰角,这类似圈体的体旋;其次也需要像开车一样控制左右转角这类偏航角,这类似圈体的面旋;最后还有控制两边机翼与水平面夹角的滚转角,这类似圈体的线旋。第四个数则是用来描述伸缩的程度。

汉米尔顿的大学友人葛瑞夫兹,不但是汉米尔顿对复数和四元数感兴趣的引导人,而且在汉米尔顿发明四元数后又提出:已经定义-1的平方根i了,那么j和k究竟是什麼?这些-1的平方根真的存在吗?到1843年12月葛瑞夫兹自己也发明了一种八维数系的八阶数,即现称的八元数。

八元数的行为,乘法不只违背交换律,还破坏结合律:(xy)z=x(yz)。但到1845年,年轻的天才凯利也发现了八元数,并且抢在葛瑞夫兹之前发表,所以有时八元数也称为凯利数。

八元数联系到对称与弦,是在1970与198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发展出超对称概念,认为在宇宙最基本的层次上,大自然的物质和作用力具有对称性,每个物质粒子,例如电子,都具有可携带作用力的伴粒子,而每个作用力粒子,例如携带电磁力的光子,也都有孪生物质粒子。

超对称还认为,物理定律在交换所有的物质粒子与作用力粒子后,仍然要保持不变。想像从一面镜子观察宇宙,这面镜子不是普通的左右对调,而是将所有的作用力粒子换成物质粒子,而且将物质粒子换成作用力粒子。如果超对称是对的,真能描述我们的宇宙,那麼镜中的宇宙将和我们的宇宙一样。因为根据量子力学,粒子也是波。在量子力学中,物质粒子的波动是以一类数(旋量)来描述的。而作用力粒子的波动,则以另一类数(向量)来描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37:07|只看该作者
这时如果用八元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宇宙,想像一个只有空间没有时间的奇异宇宙,这个宇宙的维度是1、2、4或8,那么物质粒子和作用粒子的波动,就可以只用一类数来描述,而且这类数是可以做加、减、乘、除的可除代数。在这类空间中,将不区分旋量和向量,只有实数、复数、四元数,或者八元数。超对称会自然显现出来,提供统一物质和作用力的描述方法。只要简单的乘法就可以描述粒子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无论是物质粒子或作用力粒子,都使用同一种数系。再当考虑到时间,在固定时刻,弦像曲线或直线一样,是一维的。而随著时间流动,弦的轨跡会扫出一个二维的曲面。这个弦随时间演变的考虑,改变了超对称自然出现的维度,使得我们得再加上两个维度:弦和时间。因此从原本1、2、4、8维的超对称,变成了3、4、6、10维的超对称。

除了弦,还有膜理论,例如二维的膜,在固定时刻看来就像张纸片,而随著时间流过,膜的轨跡会在三维时空扫出一个立体区域。如果在弦论中,是在1、2、4、8维空间再加两维,那么膜理论得加3维。因此在处理膜理论时,超对称会自然出现的维度是4、5、7、11。M理论正是11维的理论(M即膜),自然运用了八元数。弦论学家宣称只有10维的弦论理论,才没有矛盾,其他的维度则都会出现异常,让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算法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就是说,除了10维的情况之外,弦论都是失败的。所以10维弦论正是运用八元数的版本。如果弦论是正确的,那么八元数就不再是无用的玩物,它可以从根本回答宇宙为什麼是10维。因为在10维时空中,物质和作用力都体现了同一种数,也就是八元数。若八元数真是编织宇宙的织线,会有像复数等许多数学发展的故事。
1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37:30|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 史密斯,李政道,李政道访谈录,《科学》杂志,2011年第8期;

[2] 刘丹,王文研究员:追问生命终极秘密,科学时报,2011年11月23日;

[3] 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4] 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5] 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

2008年5月;

[6] [美]伦纳德•萨斯坎德,黑洞战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新洲等译,2010年11月;

[7] [英]安德鲁•华生,量子夸克,湖南科技出版社,刘健等译,2008年4月;

[8] [美] 曹天予,《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吴新忠等译,2008年12 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38:38|只看该作者
李政道教授说,宇称是当量子力学开始发展的时候,人们从对称性认识到宇称的。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40:48|只看该作者
其束流较弱,见到宇称不守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45:26|只看该作者
1930年代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46:12|只看该作者
考克斯做宇称实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46:30|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用的来自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12-11 10:47:38|只看该作者
β衰变的电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06:1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